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38章完结

第3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38章完结

就此而论,继1913年10月之后,《法兰克福汇报》又一次刊登了关于英国和德国之间“亲密和睦”关系的新闻,而它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双方政府间达成了更深层的谅解”,这也“结束了多年来两国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当罗斯柴尔德勋爵于1914年3月在特林会见德国大使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据他的所见和所知,我们大可不必害怕战争,事情也不会成为一团糟”。作为英国和德国良好金融关系的另外一个表现,便是马克斯·沃伯格曾在3个不同场合来到伦敦,确认其公司在葡萄牙殖民贸易中的角色。同年夏天,英国媒体报道了英国高级海军将领出席德国基尔的赛舟会,并援引德国海军上将冯·凯斯特的评论:“英国和德国海军的关系已经出奇地亲密。”直到1914年6月27日,萨拉热窝行刺事件前夕,英国外交部依旧认为,德国政府“拥有平和的心绪……并渴望与英国建立良好关系”。沃伯格也听说了一些传闻,称“德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了炽热而疯狂的情感”。7月23日,劳合·乔治称英德关系“较若干年前,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两个伟大的帝国开始意识到,它们可以为共同的目标携起手来,彼此之间潜在的矛盾在更为伟大、频繁和重要的合作中被抹杀掉了。!搜+嗖_暁`说¢网_ ¢毋,错^内-容¢”

因此,将海军竞赛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原因”,完全是一个误导。英国和德国都为了能达成一项海军共识而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两国政府都认为,增加海军军费开支并不科学。双方关于限制军备的一致意见也曾数次被提及:1907年12月,德国向英法两国提议签订北海协定;1908年2月,德皇致信特威德茅斯勋爵,隐晦地否认了德国“挑战英国海军权威地位”的野心;6个月后,他于克龙贝格又会见了外交部常务次官查尔斯·哈丁;1909~1910年期间,贝特曼向高慎爵士提议,“达成一项海军协议……作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方案的一部分”;1911年3月,德皇倡导“政治互信,以及签署一份限制海军开支的共同协议”。1912年2月,两国间迎来了一次最著名的合作,商人欧内斯特·卡斯尔和阿尔贝特·巴林提议,邀请霍尔丹以“大学委员会事宜”为由拜访柏林。实际上,其真实来意是与贝特曼、提尔皮茨以及德皇商讨和调停海军、殖民地和互不侵犯等问题。?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1913年,丘吉尔提出成立“海军建军节”,第二年,由卡斯尔和巴林发起的两国之间最后一次结好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为何这些努力都功亏一篑?通常人们认为,德国人仅仅是想在与法国开战前,首先获得英国无条件中立的保证,然后才愿意与其谈论海军事宜。然而这种解释有失偏颇。阿斯奎思之后宣称,德国关于中立的计划可能会“在他们以任意一种借口对法国进行打击时,妨碍我们助法国一臂之力”。实际上,贝特曼在文件中是如此陈述的:

订立协约的双方……不希望一方出于野心而对另一方发起不正当的攻击,或是伙同其他势力对另一方进行打击……如果另一方不想以侵略者的身份卷入战争,那么它便只能保持中立了。

这项要求同样无效,因为“就目前来看,这与已经达成的一致有冲突”。格雷充其量只能提供一种承诺,用他的话说是,“我们不会发动不正当攻击,也不会伙同其他国家对德国进行不正当攻击”,但是“中立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我们的双手被反绑了起来”。这席话(如殖民地大臣刘易斯·哈考特所言)显然不能令贝特曼满意。

霍尔丹柏林之行失败的原因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