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13章完结

大批驳船载满了德军士兵,航行在海上。?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他们被分成了7支分队,在帝国海军的护卫下同时从7个浅滩出发,横渡北海,即将登陆英国的海岸。

同样的侵略行动也出现在L·詹姆斯的小说《少年传令员》(The Boy Galloper,1903)中。故事中的英雄——中学生杰克·蒙特莫伦西不得不离开学校,穿上他军训时的制服,去完成抵御德军的使命。但在这些关于德军入侵的虚构故事中,最著名的还要属威廉·鲁鸠于1906年在《每日邮报》连载的风靡一时的畅销书《1910年大入侵》(The Invasion of 1910)。书中,作者构思了4万德军精锐部队入侵英国的恐怖场景,如“罗斯顿血战”“伦敦大轰炸”。在《当雄鹰飞向大海》(When the Eagle Flies Seaward,1907)中侵略军的人数徒增到6万,但除此之外,两本书的故事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它们的结尾无疑都给了英国人民以慰藉,侵略者最终被打败了。在R·W·科尔的《致命陷阱》(The Death Trap,1907)一书中,当德国侵略者兵临城下时,日本军队前来救援。A·J·道森的作品《情报》(The Message)中,英国被描述成一个面临绝望深渊的国家,在这部作品中,英国人民品尝到了惨遭占领、被索赔款,以及将殖民地拱手让人等苦果。_j_i*n*g+w`u¢b.o?o.k!._c`o_m*

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森的书中,“敌人”的侵略已无孔不入。当和平主义者聚集在布卢姆斯堡呼吁裁军时,一位德国作家操着浓重的日耳曼口音,对我们的英雄们说了如下的话:“我们很强大,对,我们德国人的军队很强大。”事实证明,这个德国作家以及他成千上万的移民同胞在当时确实扮演了战前情报搜集者的角色,并向人们传达了“德军对其对手的一切情况已经了如指掌”的自信。通过对德军在伦敦的情报头目“X长官”的刻画,E·菲利普斯·奥芬海姆在《缔造历史的人》(A Maker of History,1905)一书中有更精彩的描写:

在这个国家,有29万年轻同胞服过役,随时待命。他们平时是店员、侍者、理发师……每个人都身负重任。这座伟大城市的要塞和堡垒或许坚不可摧,会拒外敌于门外;但若从它的内部着手,就另当别论了。

无独有偶,瓦尔特·伍德的作品《混迹我们中间的敌人》(The Enemy in Our Midst,1906)中,“德军情报委员会”正悄悄地置伦敦于危难和混乱中。关于这一时期这一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以至于用“间谍狂热”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1909年,鲁鸠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帝国间谍》(Spies of the Kaiser)出版,作者构思了一个遍布伦敦的德国间谍情报网。*卡,卡-暁!税,徃_ ,唔/错?内¢容`此外,柯蒂斯上校的《睡梦中的英格兰》(When England Slept)也于同年问世。在这本书中,伦敦在一夜之间被德军占领,原因正是他们已经在这个国家进行了数周盗窃情报的活动。

这样的奇幻故事不仅仅出现在这些廉价的惊悚小说中,旅行家、诗人查尔斯·道蒂就写过关于这一主题的离奇而又仿古的诗歌,其中的代表作有《悬崖》(The Cliffs,1909)以及3年后写就的《云端》(The Clouds),后者是一部异乎寻常的作品。在查尔斯的笔下,侵略者用乔叟的口吻,将鲁鸠的观点娓娓道来。梅杰·盖伊·杜莫里埃的戏剧《一个英国人的家园》(An Englishman’s Home,1909)将这支幻想曲搬上了舞台,男学生们又一次要奋起反抗这噩梦般的入侵。1913年12月初的《密友》杂志连载了关于这场英德大战的另一个版本的猜测。奥尔德堡寄宿中学的校刊在1909年甚至颇为讥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