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3章完结

在我的英文老师的鼓励下,我对此课题的兴趣越发浓厚。`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与很多同龄的学生一样,我在很小的时候(14岁)便学习了威尔弗雷德·欧文的诗歌《为国捐躯》(Dulce et Decorum est),它一直冷冰冰地铭记在我的脑海:

毒气!毒气!快,兄弟们!……

如果你能听见,那颠簸而出的鲜血

从破碎了的肺,汩汩涌出,

如顽疾般肮脏,如呕吐物般酸苦,

无辜的舌头生了不治之疮,——

我的朋友,不要兴高采烈地

告诉那些胸中燃烧着荣耀欲火的孩子们,

那句古老的谎言:为国捐躯,

甘美且合宜。

西格弗里德·萨松的《猎狐人回忆录》(Memoirs of a Fox-Hunting Man)是当时的指定教材。此外,我还能回想起躺在床上阅读罗伯特·格雷夫斯的作品《向一切告别》(Goodbye to All That)以及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的时光;我还记得我看过一部改编自薇拉·布里顿的《青春作证》(Testament of Youth)的电视剧,它的情节朴实无华,却相当精彩。¢精`武_小¢说¢枉¨ +嶵^欣?蟑!节¢庚_芯?快,当时那台小小的电视机还曾带我领略1930年电影版《西线无战事》,它深深地震撼了我;《多可爱的战争》(Oh!What a Lovely War)中那些与时代格格不入但心照不宣的场景也曾让我心烦意乱。但只有《为国捐躯》让我如此难以忘怀,它将矛头明确地指向教师们,真实地描写了一个男孩生命的陨落。大清早,我们被要求熟练掌握这篇诗作;然而没想到当天下午,我们却换上少年队制服,在操场上列队行进,这着实让人觉得奇怪。

虽然我生活的年代离战争爆发已有50年之久,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深深影响了我,对其他年轻人也一样。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我们已无法亲自聆听那些最鲜活的记忆。在我还是名大学生的时候,正是一本关于战争的文学作品,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历史学家。1983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我欣赏了由格拉斯哥公民剧院表演的奥地利讽刺作家卡尔·克劳斯的戏剧《人类的最后时光》(Die letzten Tagen der Menschheit)。¢萝`拉¢小?税¨ *罪¨薪.彰*截?耕^歆?快+这无疑是我所观看过的最让我震撼的一部戏剧。它怪诞、荒谬,但却真实地还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克劳斯犀利的语言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我非常赞同这部戏剧的中心主题,这场战争就是一场重大媒体事件。在这场欠缺事实来源和追求短时间轰动效应的媒体风波中,人们在语言上做足了文章,反而忽略了其真实性。尽管如此,这个超越了当时思维水平的观点还是让我获益匪浅:在还没有为英国媒体撰写文章之前,我对这种观点便深信不疑。很显然,克劳斯尖锐的讽刺使得他的作品在英国毫无市场。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国家才开始接纳这样的作品。相比之下,《多可爱的战争》就显得如此粗制滥造和愚钝。当晚,在离开剧院后,我下定决心要自学德语,这样就能够读懂克劳斯的原著,就可以写些关于他、关于这场战争的东西了。

之后,我遇到了对我同样有所启发的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又产生了学习经济的念头。我下定决心掌握这两个领域(德语与经济学),并将二者相结合。由此,我的主题为“战时经济”的博士论文便诞生了(准确地说,该论文集中研究了“德国的格拉斯哥”——汉堡的恶性通货膨胀状况)。该论文经过修改和出版,成为之后长达数十年关于“一战”经济方面(其根源、发展和结果)研究的开山之作。有些内容被刊登在学术杂志上,有些通过学术研讨、讲座或教科书,向更加小众的群体传播。然而本书则希望能改变人们由来已久的偏见,让更多的研究成果向历史学家们最需要拥有、但又是最难拥有的读者群——普通读者进行普及。

[1]这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