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48章完结
言”;而且中正“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可见中正品的高下取决于朝廷权势,在“台府”而不在“乡里”;权贵一旦失势,其子弟就被“削下”降品。段灼也说:“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也是说拥有朝廷官爵、权势者,是上品的垄断者。
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还有一种“司徒吏”制度,也促进了选官权力的中央化。司徒府的左长史掌管着中正品评,谁获得了中正品第,谁就被记入司徒府的名册,成为“司徒吏”。西晋的“司徒吏”约两万多人,半数在京师,半数在州郡,凭着已获得的中正品等候着吏部任用,成了职事官之外的一个候选者群体。那些在州郡家居候补的司徒吏,归中央管理,与“州国之吏”有别,地方官管不着它们,而且还得定期到中央服役。因其服役,所以“司徒吏”称“吏”。
本来官是官、民是民,士人没做官时只是“民”而不是“吏”;而在“司徒吏”制度之下就不同了,未仕的士人成了一种非官非民的“司徒吏”,那么中央朝廷对地方士人的直接控制,也由此加强了。至于“清途”即“清官起家迁转之途”,其“选官中央化”的意义就更明显了。因为那些“清官”不仅都是中央官,而且还是门下、尚书、中书、秘书之官,及东宫之官。又五等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西晋曾大封五等爵,受封者都是政权的中坚。“公侯之子孙”不但轻易获得上品,其仕途也呈现了特殊性。据杨光辉先生的统计,魏晋时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由吏部选用者和走其他仕途者的比例是47:34,无爵者的相应比例则是9:174:东晋时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由吏部选用和走其他仕途的比例是92:38,无爵者是6:102。可见若获爵封,由吏部直接任命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中央显贵是五等封爵的最大受益者,封爵强化了他们的封闭性;而在封爵面前,无爵的普通郡县豪右呢?其仕途变狭窄了,而非拓宽了。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