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波峰与波谷 > 第46章完结

第4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46章完结

士族的风气是“望白署空,是称清尚。?y.k*r_s?o~f-t¢..c~o!m+格勤匪懈,终滞鄙俗”,勤政敬业的人遭其鄙视。然而精勤吏职、效忠国家的官员仍有人在。有个历史小花絮:清谈家王濛、刘惔与支道林去看望何充,何充照旧埋头公文。王濛约其拨冗谈玄,问他何必埋头不起?何充的回答颇为辛辣:我不看公文,你们这些人靠什么生存!无独有偶,有一次桓温全副武装,冒雪围猎习武,刘惔又加以嘲笑,桓温回答说:我不如此,你们那有机会坐清谈呢!自江左以来,宰相多以文辞自娱,对政务马马虎虎,而南朝何敬容感于“晋代丧乱,颇由祖尚玄虚,胡贼殄覆中原”,不畏讥笑、独勤庶务,由此得到了史家姚察、王夫之、李慈铭的赞扬。

高门华族在仕途上“平流进取”,自以为理所当然。然而其时的君主诏书中,通行的仍是“选贤任能”论调。仅以刘宋为例,宋文帝《遣大使巡行诏》:“愿言傅岩,发想宵昧”;《求贤诏》:“遗才在野,管库虚朝”;宋孝武帝《举才诏》:“四方秀孝,非才勿举”;宋前废帝《求才诏》:“结梦庖鼎,瞻言板筑”……又宋明帝《求贤才诏》、《搜括隐逸诏》,宋后废帝刘显的《广荐举诏》,宋顺帝的《求贤才诏》,大抵都有举用“隐身牧耕”、“草泽遗才”一类指令。,艘+飕?暁~税~徃′ `耕*辛\蕞.哙+尽管那些话往往只是一纸空文,然其背后却是一个悠久的传统,秦汉的“选贤任能”传统。同样的话语也见之于臣工奏议。南朝的孔宁子主张“才均以资,资均以地”,把才能、资历的选官标准置于门第之上:周朗主张“当使德厚者位尊,位尊者禄重,能薄者官贱,官贱者秩轻”,把德行、才能当做授予禄位的依据;又裴子野《宋略》:“道义可尊,无择负贩:苟非其人,何取士族!”这些言论,都不认可士族居官特权。

值得注意的还有法术之学。法术是一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的理论。战国秦汉时,儒法两派一主礼治、一主法治,形同水火;但魏晋以来,源于道家的玄学兴盛起来,恪守经义者被蔑称“俗生”,擅长文法者被蔑称“俗吏”,所以法术转而与儒术联手了,以共同抵制道术。·顽? ? .鰰.栈/ .埂-欣-嶵′快~三国曹操、诸葛亮、孙权等,都有浓厚的法治倾向。葛洪是个道教徒,然而也有这样的言论:“世人薄申韩之实事,嘉老庄之诞谈,然而为政莫能错刑。……道家之言,高则高矣,用之则弊,辽落迁阔!”晋元帝不愿忍受权臣跋扈,试图“用申韩以救世”,“任刑法”,还赐给皇太子一本《韩非子》让他去念。东晋的李充、王坦之崇尚“刑名”,有人把他俩算成玄学家,然而他们的意图却是排抑虚浮,跟玄学家不一样吧。南朝齐武帝策试秀才,试题公然采用法家论调,扬言要先务“耕战”,等到收复失地、国富民强之后再谈文学不迟。起草这份策题的王融,自称“习战阵攻守之术、农桑牧艺之书,申商韩墨之权、伊周孔孟之道”,儒法兼综的倾向灼然可见。于是我们看到,就是在崇尚靡丽浮华的南朝,仍有人读法家之书,崇法术之学。

政治学理论表明,集权官僚体制的演生动力,必定首先来自君主,来自其谋求专制集权的意向。魏晋以来皇权低落,但君主的集权意向并未消。魏氏三祖,即曹操、曹丕、曹叡、都有法治倾向,都曾打击“浮华”。司马氏政权一向被说成是门阀的政治代表,然而晋武帝在维系专制官僚制度上,绝不是无所作为。清人王夫之这样概括:“晋武之初立,正郊庙,行通丧,封宗室,罢禁锢,立谏官,征废逸,禁谶纬,增吏俸,崇宽弘雅正之治术,故民藉以安;内乱外逼,国已糜烂,而人心犹系之。”对事功派官僚的“清议”呼吁、对九品中正制的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