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44章完结
中心“忠”与“孝”。但按“忠”与“孝”并不能完全一致化,难免发生先顾爹妈还是先顾皇帝的问题。对“忠孝先后”问题,标准答案是“门内之政恩掩义,门外之政义断恩”,就是说跨出家门就得“以义断恩”,“忠”先于“孝”、君重于亲。然而中古名士却往往是先孝后忠,重孝轻忠。皇权低落、易主频繁之时,士人是很难以“忠”自立的;他们只关心自家门第,对改朝换代往往漠不关心,在“忠”上乏善可陈。清人赵翼指出“六朝忠臣无殉节者”。在易代迁鼎之际,士族中能有一个半个不忘故君的,已算是勉为其难了,殉主死节就别指望了。重“孝”恰可以用来掩饰臣节之失。很有反讽意味的,是不少以贪鄙著称的官僚,同时又是著名的大孝子。
而且玄学思辨的本身,就偏离了帝国法治。一些事功派因玄谈造成了虚无放诞,便在驳斥之时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哲学论辩,被纳入了玄学的语言和思路。比如,针对玄学家的“贵无”命题,裴頠做《崇有论》以驳之,对宇宙本体做出了一个有唯物论色彩的解释,进而谴责玄谈造成了风纪陵迟。然而这种讨论,是否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困境呢?振作帝国法制、官僚风纪时,需要从宇宙本原谈起,政治问题被转化为哲学问题。假如用辩证法打乒乓球,学唯物论卖西瓜,事情还讲得清楚吗?商鞅致力富国强兵,秦始皇统一天下,汉武帝开拓疆土,乃至北朝拓践政权的政治振兴,都用不着操心宇宙的本原是“有”还是“无”。然而,中国政治是一种“意识形态政治”,而意识形态一般都包括着对天地人关系的整体建构,所以对天地人的不同看法,就有可能危及政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而,政治论辩采用了哲学论辩的形式,也是士族权势的反映;士族将其特有话语形式强加于政治,导致了政治行政资源的无谓消耗。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