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38章完结
支撑东晋半壁江山,文化士族们不足以负起全部军事责任。~x!t¨x′x-s′.~c^o,m*不少非高门、非土族的将领承担着小朝廷的国防。晋室南渡前后,还有很多千百为群、以宗族乡党相结聚的流民,也由北而南。东晋朝有很多千百为群、以宗族乡党相结聚的流民,也由北而南。东晋朝廷任用流民帅为将领,但又对他们心怀疑忌,而流民帅自己也不愿脱离部曲,所以这些人大多停滞在江淮之间。尽管流民武装有时也称兵作乱,但他们强悍善战,构成了江左政权的军事屏障,并成为北府兵的主要兵源。淝水之捷,北府兵之功居多。上游的江陵、襄阳得以成为重镇,也离不开流民之力——这里聚集秦州、雍州、司州的南迁流民。流民武装是东晋政权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并将在条件具备时就寻求表现自己。
总之,东汉的士族现象发展到东晋,终于因“门阀政治”而达到了顶点。此期的士族权势之大,人们用与皇帝“共天下”来形容。有人把这种政治状态,定性为“贵族联合专政”或“寡头政治”。不过照田余庆先生的看法,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狐.恋,雯¨穴- `耕^薪·嶵-哙`就是说它并没在皇权政治之外,另行造成一种贵族政体。权臣擅政,一人得势而家族鸡犬升天的现象,其实在很多朝代都能看到。西汉的霍光,西汉末的王莽,东汉的梁冀,皆是。东晋权臣现象更突出,也跟“乱世”有关,跟那个偏安的小朝廷风雨飘摇有关。又如明末清初的若干南明政权中,也存在着权臣专政的情况。东晋权臣专政的时间较长,其时的官僚确实也门阀化了,形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阶段。但说到底,士族并没有变成完全意义的贵族,也没有造成政体的根本性转型。不妨说对东晋门阀政治,我们一半从士族门第权势来理解,还有一半是从“乱世”来理解的,并不把它视为“常态”、视为一种稳定的政体。
三、南朝:“主威独运”及其限度
北府兵将领刘裕,以其赫赫功业代晋建宋。历史由此进入南朝。刘裕代晋的意义,不止是改朝换代而已,也标志着门阀与皇帝“共天下”局面的结束。
东晋后期的孝武帝,已曾尝试尊君卑臣了。~6¢腰~看¨书`枉/ -首.发.门阀桓玄一度篡位称帝,但也随即就作威作福,没有迹象表明他乐于跟哪家门阀继续“共天下”。换言之,只要有可能,皇权必定寻求集权专制。刘裕来自北府兵武将,是靠着军权和军功夺得皇位的,高门士族中却没能出皇帝。这再度昭示了这个规律:军人、军队和军事活动,是中国皇权的摇篮;军队和战争,是得以激活专制集权的途径之一。南朝皇权强于东晋,盖源于此。学者指出,南朝四朝,都由“次等士族”或在“次等士族”的支持下建立;四朝内部政争,也往往与“次等士族”相关——某些非高门出身的军官,因其祖上有居官记录,被一些学者称为“次等士族”。“次等士族”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概念。像刘裕这类人,迳视为军人就可以了。
南朝皇权重振,改变了东晋君主的萎靡和软弱,恢复了驾驭士族的权威,不再与门阀“共天下”了。这样,魏、西晋、东晋、南朝的皇权强弱,呈现为一个中间低、两边高的马鞍形轨迹。南朝史学家称刘宋皇帝“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这个评述显然是把东晋门阀政治视为“乱世”、“变态”的,而“主威独运”则属理所当然,不过是帝国正常状态的回归而已。
重振的皇权,随即采取若干措施以自我强化,主要有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刘宋初创,一改东晋的宗室消沉,皇子宗王纷纷出镇荆州、扬州、徐州、江州、雍州等重镇。刘裕定下了制度,荆州以诸子次第镇守;京口要地,与建康切近,自非宗室近亲不得居。宋、齐、梁皇帝,无不如此,各个要州以诸王坐镇。
齐武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