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波峰与波谷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37章完结

“禅让”形式的政权转移,也给士族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天′禧.晓+说,蛧/ ′更\歆′罪_全+中国的王朝更迭,也可以看成另起炉灶、清洗腐败的一种自我更新机制。西晋的刘颂,就把改朝换代看成一个“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然而刘颂随即指出,由于魏晋更迭用“禅让”,未能“洗心整纲”;晋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即曹魏的高官及子弟。那么前朝所积累的腐化、老化和世家化因素,就原封不动地带入了新朝;对他们,王朝只能优容、纵容以换取其效忠。由于缺乏一个经战火洗礼而生机勃勃的全新统治集团,所以西晋的腐朽来得分外迅速。“禅让”造成了魏晋间官僚家族权势的连续性,就促成门阀的催化剂。

西晋皇室司马氏,本身就是河内大姓。在司马氏政权中,几十家大士族垄断权势。如陈国何曾、颍川荀勖、太原王浑、泰山羊祜、琅邪王祥、河东裴秀等等,都是当世名门。其下还有一批二、三流的士族。/s′i,l,u/x-s¨w..-o\r_g\官僚们开始依门第而分化为不同层次,“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各有各的特权。

西晋时还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宗王政治。本来,秦汉帝国是靠法治来维系专制的,不靠宗亲,并以严厉的“削藩”措施,抑制诸侯王的离心倾向。可魏晋间“封建”的呼声,忽然高涨了。司马氏决意重用皇子宗王,令其在外都督一方军事,在朝担任要职,所谓“或出拥施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唐长孺先生认为,重用宗王表明,在贵族政权下,皇室是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的。这种“第一家族”的形象,比起秦汉帝国的皇帝来,无疑是一种降格;因为任用宗亲,靠亲缘维系皇权,实是一种非法制化的政治手段,也属“退行性政策”。宗王所招致的“八王之乱”,就显示了这种政策的弊端。

西晋政局其实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口,它可能维持优容士族的现状,但也可能逐渐回归集权官僚政治的“常态”。\e^x?i·a?o`s,.-c-o!m?然而在这时候,北方少数族的发展轨迹,与士族的发展轨迹发生了交叉。“五胡乱华”中洛京倾覆,北来的琅邪王氏等百余家士人,在江左拥戴宗室疏属司马睿为帝。江左微弱的小朝廷,随即成为南渡士大夫发展家族权势的沃土。他们构成了五朝侨姓门阀的基本阵容。东晋由此出现了门阀政治。

参照田余庆先生的概括,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皇帝垂拱”、“士族当权”和“流民御边”。东晋的建立,全靠琅邪名族王导、王敦兄弟,二人一主政、一掌兵,成为江左的军政支柱。晋元帝司马睿即位之时,竟然强拉着王导同登御座;王导推辞再四,说是太阳若屈尊与万物并列,苍生就没法儿仰望了,司马睿方才作罢。以致当时有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晋成帝见了王导要行拜礼,给王导写信要加上“惶恐言”三字;王导死,丧葬参用天子之礼。东晋与皇帝“共天下”的门阀,先后有琅邪王氏、新野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等。成帝、康帝之时,庾亮庾、翼兄弟号称“冠冕当世”。庚翼将死,请求让儿子庾爰之镇荆州,而何充请用桓温。有人表示担心:庾爰之肯避让桓温么?后来桓温上任,庚爰之不敢与争。可见门阀政治下往往子承父势,政治举措受制于各大族的平衡和盛衰,不是皇帝所能独断的。从晋穆帝到晋孝武帝初,桓温一直占据着上流荆州重镇,“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还曾把皇帝司马奕给废掉了。孝武帝时谢安为相,是谢氏最盛之时。晋安帝时桓玄作乱,竟然篡夺了皇位,国号为“楚”。史称东晋“朝权国命,递归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

东晋王兴之墓志

东晋的扬州、荆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