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36章完结
曹丕效王莽之故智,以“禅让”的方式取代汉朝。+零+点¢墈·书+ `追`嶵_芯~蟑/节/虽然曹氏有扫荡群雄之功,但“篡夺”之举对士大夫所珍视的儒教纲常,仍是一次强烈冲击。随后司马氏篡魏,其“做家门”时的卑鄙和残酷,让皇权“膺天顺人”的光晕再度黯然失色。权臣屡篡消解了臣民的崇仰和敬畏:皇位哪里是来自天命民意,不过是强者为王罢了!此后宋齐梁陈的更代,“一依虞夏故事”,宜称效法虞舜和夏禹而行“禅让”。禅让的模式,一般是在“做家门”已近成功、实权在握之际,先加“九锡”(九种隆重的赏赐和礼遇),侈陈功德;随后封国称王、建台领录(把持尚书台、领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再经一番装模作样的假辞让,便正式受禅而龙登九五。冠冕堂皇的禅让像是沐猴而冠的闹剧,梁朝的文人袁淑有《鸡九锡文》与《驴山公九锡文》以为讽刺。形似和平的禅让并不“和平”,也伴随着血腥的诛戮剪除。梁武帝就曾感叹:“江左以来,代谢必相诛戮,此是伤于和气,所以国祚例不灵长。”除了对付外部威胁,君主还得时时警惕“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甚至疑神疑鬼残杀功臣,“自毁长城”。+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官员们的动荡险恶之感,也为之大增加了,他们不能安心事务,还得分出好大的心思来应付党争倾轧。
士大夫今天拥戴这个明天拥戴那个,“将一家物与一家”,对改朝换代熟视无睹,腆事新主不以为耻。只有民族大义,也就是保存华夏文物和北向抵抗五胡,还能为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一些支持。东晋王朝微弱萎靡,然而得以延续百年,吏民还愿意拥戴这个政权,为什么呢?因为它“割疆场于华戎,拯生灵于宇内,不被发而左衽,系明德其是赉”。心怀民族大义者着意北伐,野心家也经常拿“北伐”做号召。东晋桓温北伐灭成汉、破前秦,威望大增,后来差一点当了皇帝。齐武帝萧赜威望不高,后人也说他“智识凡猥”,然而他也知道标榜“北伐”可以自抬身价,所以在十年中举行了5次“讲武”之礼,宣称要效法北击匈奴的汉武帝。汉武帝曾在昆明池练水军,齐武帝东施效颦,“讲武”时把建康的玄武湖改名昆明池。\x.i?a*o+s·h~u_o¢h·o/u_.`c^o?m-
秦汉三统或五德观念,虽然能为皇权天授提供论证,可也为野心家提供了口实:一个王朝并不能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德运变化了就得改朝换代,谋篡者就可以宣称自己是新的一“统”一“德”。曹丕就是这么做的,他宣传曹魏为土德,取代汉之火德乃是名正言顺。不过曹魏改德之时,却没按规矩改变正朔服色。自魏以下,晋号称金德,宋号称水德,齐号称木德,梁号称火德,陈号称土德,同时正朔服色却都仍前代之旧。可知时人对三统五德说并不认真,往往以意为之,它为皇权提供不了太多有用的观念支持了。维系帝王神圣性的礼制也松弛了。蜀国和吴国都没按照礼制给祖宗建立七庙。曹魏的宗庙里,竟然尊奉宦官曹嵩为“高皇帝”,此人系曹操父亲曹腾的养父,大概是古代唯一一位荣获“皇帝”名号的宦官了。秦始皇、汉武帝的陵墓都有巍峨的封土,曹魏皇陵却“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既没坟丘,也不植树。表面上是崇尚节俭实行薄葬,可曹操、曹丕的《终制》还是说出了心里话:害怕掘墓。可见皇帝们对国祚灵长,已全无信心。西晋的帝陵,都不起陵寝;东晋的皇陵,大多凿于山腰,也不起坟。南朝皇陵起坟者略多了一些,但坟丘的高度,一般不过是汉陵七八分之一。皇陵从大到小,正是一幅帝国盛衰和皇权强弱的示意图。
二、东晋:门阀政治
中古时期皇帝神圣性的下降及其权势的弱化,与“中古士族门阀”是密切相关的。中古士族门阀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