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9章完结
若把郡县乡里系统比作“条条”,那么西汉也存在着“块块”的系统。/6`妖`墈′书?罔? .首-发′西汉于产盐之地,设有遍及28个郡国的35处盐官;于出铁之处,设有遍及40郡国的48处铁官;有国营手工业的地方设工官、服官,有水池及鱼利者设水官。它们都属中央派出机构,归中央的大司农、少府或水衡都尉直辖。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之法,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辗转发卖各地的贡物以营利,直属大司农。王莽变法时,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置了五均司市师,以管理市场、买卖货物、平抑物价。这种统制性的财政政策,在东汉开始退缩,盐铁官转属郡国,均输之事废罢;大司农下属仍有平准令,但其职责仅仅是“掌知物价”,已不事商业经营了。
图四:画像石中的汉代小农
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分天下为豫、冀、充、徐、青、荆、扬、益、凉、并、幽、交州及朔方等13州部,各置刺史,秩六百石。刺史的职责是以六条问事。六条之中,有一条针对地方强宗豪右,其余五条针对郡守二千石,监察他们是否存在着不奉诏书、不恤疑狱、选署不平、子弟恃怙荣势、违比下公等等行为。¨卡?卡′暁.税~蛧, _芜\错\内~容\藩国也是刺史的重点防禁对象。顾炎武对刺史制度颇有赞扬:“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汉武帝还设置了司隶校尉,督察京师,并纠察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东汉称洛阳为司隶,相当一州,朔方合于凉州,州部的数目变成了13个。
西汉后期,刺史逐渐有了固定的治所和下属。东汉中期后,往往以刺史统兵镇压各地起事者。战争爆发时,往往需要大范围地统筹军政,这时刺史就成了人选之一。这样一来,州部的权力就继续增大了。汉灵帝进而把一批要州刺史之职改为州牧,秩二千石;若以宗室或九卿担任,则为中二千石。由此,州牧逐渐变成了郡守国相的上司,郡县两级制开始向州郡县三级制过渡。在汉魏之交,州牧、郡守割据一方的情况相当突出。这与单元式地方行政体制下地方官权力过大,有着密切关系。相比之下,历史后期的地方行政权力被分解开来,就大大消解了地方行政组织的割据潜力。
三、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西周春秋时天子称“王”,到了战国,列国君主纷纷也称“王”了,甚至一度有称“帝”的尝试。~咸·鱼^墈*书?蛧~ ·嶵_欣^漳^踕,埂`新?快,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约合齐湣王,二人各称“西帝”、“东帝”。嬴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采三皇五帝之名而成“皇帝”之号。这名号今天人们耳熟能详了,当时却是个很新鲜的词儿。
图五:山东滨州秦台秦始皇铜像。
秦始皇建立了一系列尊君卑臣的制度。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甚至皇帝的死,都必须用与众不同的说法,如大行、殂落、晏驾、山陵崩等等。臣吏向皇帝上书以“愚憨”、“粪土”、“草莽”等等自称,用“昧死言”,或“顿首死罪上尚书”,及“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之类表白,以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臣下的卑微可怜。刘邦及其战友本是一群草莽英雄,但有个儒生叔孙通为汉廷定朝仪,刘邦于长乐宫试行其礼,其时百官毕恭毕敬,没有敢欢哗失礼的,这便给了刘邦一个从没品尝过的惊喜:“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聆其口吻,暴发户的得意跃然纸上。
与各个古代帝国相似,帝国的一切荣耀,都归于皇帝。其大功大德被铭诸金石:“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字……”御用的艺术家们献上了最美好的颂歌:“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生存、收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