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6章完结
中国政治文化体制的连续性,几乎是举世无双的,它显示了吸收异化因素的巨大能力,历经变迁而保持着其基本特征和深层结构。+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四千年的中国史,夏商周的早期国家可以说是其政治文化体制的1.0版,两千年儒教帝国可以说是其2.0的升级版。直到今天,世界这五分之一的人口,依然生活在一种独特体制之下。它在多大程度上,将继续保持其制度文化的独特性,或在多大程度上,逐步与世界潮流一体化,已是其所面临的最重大选择之一。历史考察的主题,总是与时代主题相关的。中国近代的变迁,以往是用“传统一现代”模式来解释的,这也是“分期论”在20世纪占据主导的原因之一。而21世纪的“中国崛起”,以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等等却暗示,近代的变迁和转型,也可能是一种吸收现代因素或消化异质因素的自我更新过程,成为中国制度文化的一个3.0升级版。是否真会如此呢?这反过来为历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即通过对其漫长进化中的常态、变态、周期等等的考察,来探索其“连续性”的秘密。
第一章
从王国到帝国
一、从王国到帝国
“王国”时代可把夏朝算做它的开始。\2.c¢y,x~s?w-.?n¨e-t/这时候留下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民族都有过史前洪水的传说,在中国却有“治水”的传说。“治水”与国家的进化有什么关系呢?大规模的“治水”就需要专门规划,需要用职能分工和集中管理的方式大规模组织人力,这也许这就促进了氏族社会的质变和集中化权力的产生吧?所以有的学者说,夏朝国家是对战胜洪水的献礼。这是个尚未证实的推测。夏商周的官制中,治水之官并无特殊地位。然而它也启发我们,去考察那些相类足以导致集中化管理的行为,比如筑城。在史前大约相当于尧舜禹的时代,已有数十座原始城堡被发现了。河南偃师二里头的一号、二号宫殿,被认为已属夏文化;建筑这样的宫殿,所需的劳动日估计要以数十万、上百万计。学者认为,这就是存在着国家组织的旁证。
图一:青海民和喇家家村齐家文化遗址,史前洪水中的母子遗骨。
王国诞生的前后,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很明显了,可是看不到太多古希腊的那种“阶级斗争”的迹象,倒是部族之间战火四起,黄帝、炎帝、蚩尤诸族间兵戎相见,一片刀光剑影。部族间的敌对、征服和联盟对中国国家的演生,大概起到了重要作用。.k!a~n`s\h`u+g,u?a?n′._c!o?m¨征服和暴力,也是公共权力的催生婆和强化剂。新石器时期发现的大量兵器,已不仅是用来对付野兽,也被用来对付同类、对付人的了。此期墓葬中那些伤痕累累的残缺尸骨,就是证据。有人把这个时代比作“英雄时代”,但借用马克思那句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也可以说,国家权力从其来到世间,就是一个从头到脚都在滴血的东西。文明是用野蛮为自己来开辟道路的。
传说在虞舜之时,禹作司空、弃作后稷、契作司徒、垂作共工、益作虞、夔作乐官、龙作纳言、皋陶作士。这禹、弃、契又分别是夏、周、商族的首领,在部落联盟中他们各司其职,朦胧地呈现出了“官员”身份。这是很有意思的。《左传》还曾提到,少皋挚曾有一种“鸟师而鸟名”的制度,凤鸟氏做历正,玄鸟氏做司分,祝鸠氏做司徒,雎鸠氏做司马;四类24种鸟名,对应着四类24个官职。那些鸟名,应该都是氏族之名。这就是一种古老的职官形态,其中部族因素与官职结构混融不分,姑称“族官制”吧。一部一族之长,又在更高的政治单位中承担官职的事情,在周代的世官制中仍然看得到,比如滕国之君为周之卜正,陈国国君为周之陶正,楚国的钟仪之族世代做伶人(即乐师)之官,郑国的公孙黑之族世代做行人(即外交官)之官,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