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年羹尧之死第35章完结
与弘时等三人相比,福惠不但生母地位更高、母家势力更大,本人也更受到乃父宠爱,一直被雍正帝带在身边培养。-微?趣¢小*税`徃′ ?嶵¢歆\璋-截`更*薪?筷¢无论朝鲜使臣还是清宫西洋传教士,都观察到了雍正帝对福惠的特殊宠爱,朝鲜人甚至将其视为储君人选。对于福惠的特殊地位,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雍正六年,大部头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告成,首次刻印的《集成》按用纸的不同分为两个档次,高级的是棉纸书,共十九部;差一些的是竹纸书,共四十五部。十九部棉纸书中一部供奉寿皇殿,九部收藏在乾清宫,其余九部则分别赏赐给了雍正帝认为最重要、最亲信的宗室成员和内外重臣,包括:怡亲王、庄亲王、果亲王、康亲王、福惠阿哥、张廷玉、蒋廷锡、鄂尔泰、岳钟琪每人一部。四十五部竹纸书中三十部收藏宫中,十五部分赏给次重要的王公大臣,包括:诚亲王、恒亲王、咸福宫阿哥(康熙帝幼子)、元寿阿哥(弘历)、天申阿哥(弘昼)、励廷仪、史贻直、田文镜、孔毓珣、高其倬、李卫、王国栋、杨文乾、朱纲、嵇曾筠每人一部。?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年仅八岁的福惠是当朝皇子中唯一获赐棉纸书者,待遇高于其兄弘历、弘昼。
雍正六年九月,八岁的福惠夭折了,雍正帝极为悲痛。按照清代制度,皇子、公主如果幼年夭折,丧葬礼仪都是很简略的。这让爱子心切的雍正帝难以释怀,他特意下旨,以亲王之礼为八岁稚子办理丧事。两年后,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帝在怀念贤弟的上谕中提到了这样一段故事,他说:“即如从前八阿哥之事,彼奸邪小人之意中,亦必以为朕心之痛至于不可解矣。岂知朕衷自有主见,安肯效庸众之人为无益之悲耶?但八阿哥之事乃朕父子之私情小节,可以即时摆脱,不使萦绕于怀,而怡亲王之事,则有不同者……”这里面提到的八阿哥,就是福惠。所谓“朕心之痛至于不可解”的说法,虽然被批判为“奸邪小人之意”,但福惠的死让雍正帝痛苦难当以至于看起来有些失态,应是事实无疑。\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福惠八岁夭亡,能表现出的个人资质非常有限,而居然能够得到雍正帝如此地宠爱,其中必然有推母氏之恩的意味。可见雍正帝虽然整体上对后宫生活比较淡漠,男女情爱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帝王生涯中占据非常次要的位置,但对于年贵妃母子,他还是倾注了较多的感情。
年贵妃体质虚弱,生育频繁,子女连续夭折。雍正帝即位时,她正在怀孕初期,因为大丧期间过于劳累,在怀孕七个月时小产。但仅仅一个月后,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太后去世,如欲力疾尽礼,想必又受累不少。此时的年贵妃虽然只有三十岁左右,但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已经不大好了,应付繁复的宫廷礼仪感到力不从心。雍正初年,她虽然身居高位、圣眷优隆,在内有子傍身,在外有炙手可热的家族,特别是不可一世的兄长,但对一个读书知史、性情谨慎的女子来说,恐怕也难免有忧谗畏讥的焦虑。所谓“家书不发大将军”,就具有强烈的表态意味。
自雍正三年开始,形势陡转,年氏家族突然面临灭顶之灾。这一年的十月,年羹尧已经关押刑部大牢,年遐龄、年希尧等人也前途未卜。年贵妃即便居住深宫,无法全面了解娘家成员的境况,但如此泼天大案,各种只言片语、小道消息,大约也会源源不断传入她的耳朵,加剧她的痛苦忧虑。在这种时候,哪怕皇帝完全没有迁怒她的意思,二人的相处也会变得尴尬无比。哪怕电视剧里表现的那些猥琐丑陋的宫廷斗争情节完全不存在,她的身心处境也已经足够艰难,本来一个多愁多病身,自然越发羸弱。
据《永宪录》记载,雍正三年十一月初八日,贵妃本应随皇帝回到紫禁城(准备到景陵进行祭祀活动),但因为“不怿”,即病情严重不愈而留在了圆明园。十五日,皇帝下旨晋封贵妃为皇贵妃。二十三日,年贵妃病逝于圆明园,雍正帝下旨辍朝五日,赐谥“敦肃”,丧礼按照皇贵妃的高规格进行。治丧期间,礼部官员因为备办皇贵妃仪仗草率出错,都受到了点名批评,并给予相应处分。另外,雍正八年怡亲王允祥治丧期间,雍正帝唯一在朝的亲哥哥、诚亲王允祉因为“迟到早散,无哀泣之色&rdqu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