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隋唐史第81章完结
42.见拙著《伊兰之胡与匈奴之胡》,重庆《真理杂志》一卷三期三〇九页。,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
43.据Huart著《古波斯及伊兰文化》一九七页转引。;其前期正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之时代相当(《通鉴》三系于赧王八年即公元前三〇七年)同前引《真理杂志》三〇九页。
44.魏源《海国图志》以辟展为鄯善,清人不察,沿误立县,陶葆廉《辛卯侍行记》六曾辨之,经近年发掘,更证实其错误。
45.国语旧无r,又无1收声,故SaKu译作莎车;徐松《西域水道记》一:“塞勒库勒在叶尔羌城西八百里,为外藩总会之区”,其地位重要,正与莎车相合。清撰《西域图志》,闭门造车,误苏巴什为郁立师(辨见《侍行记》六),误阿克苏(AKsu,义为“白水”)为温宿(辨见《史地丛考》一〇二—一〇三页),多不可据。彼又以莎车为今之叶尔羌(Yarkand),微论对音不符,里距亦与《汉·西域传》相差甚大(别有详说),若蒲犁古国则应在今帕米尔之内。_搜′嗖¢暁*说′蛧~ ~蕪.错/内′容.
46.近人往往以斯开提亚(Skythia)当大月氏,其实此一希腊文名称,义甚广泛,至今未得到结论。大月氏当年领域,一部分在今阿富汗境内。
47.今著名世界之吉尔吉思马,即汉武帝所求之大宛马也。
48.康居为北方之突厥民族,当西汉时势力南伸于中亚,其后退回北方,别有粟特人所建之撤马尔干(Samarkand),汉译为康国,自《晋书》起,因“康”字相同,遂混而为一,今时中外学人沿误者仍甚多。
49.外国学者均认“丝路”经过疏勒,与《汉书·西域传》不符。
50.据余所考定,朱俱波又译悉居半,其语原为SarighCupan,喝槃陀之语原为Kala panja,均在今帕米尔之内,见拙著《〈佛游天竺记〉考释》三一—三五页。
51.白鸟库吉《塞外论文译丛》一辑二九四页。
52.程白鸟库吉《塞外论文译丛》一辑三〇五页。
53.刘郁代作《西使记》,见元王恽《玉堂嘉话》。′衫?叶/屋. \更′辛!醉`筷/
54.同前白鸟《译丛》三〇四页。
55.勒柯克记回纥入侵天山南路为七六〇(肃宗上元元)年,非也,其确年应为九五〇以后,今改正。
56.原译文误作“康居”,参四三页注⑤。
57.勒柯克认吐火罗系大月氏遗民,尚待证实。
58.称kand与拉丁文之Centum相同,但又谓粟特文本自闪(Sem)语。
59.《汉书·西域传》既有“塞”,又有“西夜”,实方言不同之异译,见《辅仁学志》六卷一、二期拙著《汉书西域传校释》。
60.似指《汉·西域传》之婼羌。据余所见,婼羌应与Yarkand(今译叶尔羌)相当,“羌”是译音,不是指民族,其理由则非本篇所能具也,可参看四三页注②。
61.参《地学杂志》一九三一年四期及一九三三年二期陶谦译《中国土耳其斯坦地下的宝藏》,并参下《唐史》三节(二)项。
62.见一九四七年南京《文史周刊》四四期拙著《〈太平御览〉之忽略北狄》。
63.省称《冀州图》,与《入塞图》当同是唐前作品。
64.往日见本作“榆关”,而榆关常指山海关,余因谓“又北行”为又东行之误。(南京《文史周刊》七〇期拙著《评沈垚怀荒镇故址说》)今次见本作“榆阙”,始知作“关”为讹文,并不指山海关言,“又北行”非“又东行”之误。大宁城在今怀安之东,怀戎县今涿鹿县西南七十里,怀荒镇仍在今怀安境内。(均同上拙著)并参拙著《北魏国防的六镇》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