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隋唐史 > 第78章完结

第7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隋唐史第78章完结

按均田制之崩溃,具如前论(三十七节),租庸调与均田相辅而行,均田制坏,租庸调不能独存[268]。+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且当日征赋繁复,棼乱已极,军国待用,急如然眉,正须有快刀斩麻之手段以对付,徒为枝节补救,无益也。整理然籍,固非易事,即能矣,而人仍相率逃避于浮浪之途,则徒劳而无功,此其一。均田虽寓制抑兼并之意,然开皇之际,人不及廿亩(《通典》六亦云,“西汉每户所垦田不过七十亩”),若更少焉,受田者因生产力弱,不能负担税额,或备受各方压迫,结果必仍为富豪兼并,与统治阶级之急于济用,无所裨补,此其二。开、天时代已普遍造成富豪地主阶级,安史之乱,除北方一部分外,谅破坏甚微(《通典》六引大历四年制,寄田、寄庄一切并税),此辈拥有大量农业生产工具,使其庄客、佃客等从事于发展地力;若贫农受一二十亩之田,除应付课役及维持生活之外,实无力旁顾。统治者为求从速恢复生产以达其剥削目的起见,初无利于均田制之复行,此其三。-d~i?n\g~x¨s,w?.·c_o′m`

职此种种原因,建中元年正月即诏令计百姓及客户,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旧租庸及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罢。(参《通典》六及《会要》八三)同年二月,更详定令式;凡州县长官应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丁额仍准式申报,应科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夏税六月内纳毕,秋税十一月内纳毕。(同上《会要》)考广德二年二月赦文,曾提出“天下户口宜委刺史、县令,据见在实户,量贫富作等第差科,不得依旧籍帐,据其虚额,摊及邻保”,(《全唐文》四九)似已尝试行类似之办法[269]。又永泰二年十一月制,京兆府奏今年合征秋税八十二万五千石;大历三年六月制,京兆府今年率夏麦七万硕;四年三月制,放免京兆府今年秋税钱;同年十二月制,京兆府来年秋税宜分作两等,上下各半,上等每亩税一斗,下等六升,荒田有能开佃者每亩税二升;五年三月制,京兆府夏麦上等每亩税六升,下等四升,荒田开佃者二升,秋税上等每亩五升,下等三升,荒田开佃者二升;(均常衮《制诏集》一四)则最少京兆府辖境之内,已实行夏、秋分征。\e^x?i·a?o`s,.-c-o!m?不过均田制之正式宣告结束,还以建中为始,去太和创制,计二百九十五年。

此次改制之要点有三:(1)使人不能借浮浪为逃避。(2)使人不能借行商为掩护。(3)仍保留着旧制三年造籍之形式(贞元四年诏两税等第,自今三年一定估),使负担者于短时期内获得应有之调整。森谷以为势豪兼并,使到户口激减,唐室已不能依据均田及丁税本位而存立;换言之,统治阶级要维持地位,必须重新组织其物质的基础,既不能改革发展起来之土地所有关系,势只有承认其存在而变更旧日税制以适应之而已[270]。

反对两税改革者以陆贽为最力;其《论两税之弊》云:“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囤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又云:“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271]”又云:“望令所司应诸州府送税物到京,但与色样相符,不得虚称折估。”同人《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折钱数》云:“遂或增价以买其所无,减价以卖其所有,一增一减,耗损已多。”按开元廿二年诏称:“布帛不可以尺寸为交易,菽粟不可以抄勺易有无。”又《六典》三称:“若当户不成匹、端、屯、者,皆随近合成”(绵六两为屯,麻三斤为),是专征布帛,亦未必于民甚便。同一疏又云:“是乃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钱之多少,在于官之盈缩,官失其守,反求于人,人不得铸钱而限令供税。”按铸币操于政府,古今中外所同,此一反驳,殊不轨于财政之原理。总之陆贽所言,多与估征手续、物价盈虚、钱币鼓铸、年岁丰俭等事有连带关系,非两税法原则之不合,盖两税法(1)化繁为简,(2)引偏于均,(3)防杜逃户,(4)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