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 第75章完结

第7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第75章完结

[75] 阿桂等奉敕撰《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七》,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60册,第63页。-6/邀¢看/书^惘. ^耕~鑫·蕞`全?

[76] 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二十四《国朝宫室·西苑四》,第344页。

[77] 庆桂等编纂《国朝宫史续编》卷六十五《宫殿十五·西苑四》,左步青校点,第585页。

[78] 虽然同治十三年的《中海各殿座贴落册档》提及武成殿五张战图,但除了安南与廓尔喀战图外其他详情不明,然而《国朝宫史续编》与造办处关于乾隆战图的记录中并无其他战图,或许同治时期所记录的五张中包含乾隆朝之后所制者,如武成殿北墙所贴道光朝“御制平定回疆剿捦逆裔告成太学碑文”。《中海各殿座贴落册档》,收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南海档案》第23册,西苑出版社,2004,第177页。

[79] 李欣苇:《清宫铜版画战图创生》,第54~55页。

[80] 除了上述“以为伊犁、回部、金川,三大事……王伦、苏四十三、田五,次三事”外,还有“七德七功”,如《赐凯旋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等宴即席成什》所言“西域金川宴紫光,台湾凯席值山庄。`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敢称七徳七功就(予自即位以来,弗敢轻言用兵。然前此平伊犁、定回部、收金川、诛王伦、翦苏四十三、洗田五,及兹俘林爽文而七,要皆不得已而用之。故皆仰邀天鉴俱获成功。若唐太宗之侈陈七德以为已功,则实自恧耳)”等。清高宗御制,董诰等奉撰《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一《赐凯旋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等宴即席成什》,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0册,第271页。

[81] 张照等纂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第839页。

结论

从明代流行的个人勋迹图、皇太极时制作的“太祖实录图”、康熙朝的武勋文化,到乾隆朝逐步建构武勋图像的复杂历程,如此的长期观察既勾勒出明清战勋图从个人事迹到帝国武功的发展轨迹,亦是理解晚期中国艺术与文化不可或缺的取径,更是突破“新清史”与“汉化说”来思考满人何以统治汉人近三百年的新尝试。¨s′o,u·s+o-u`2\0-2`5+.?c¨o*m?位处画史与正史的边缘地带的战争图绘,在明清时期的跨界与发展,彰显了过去鲜少受到重视的官员视觉文化之存在,其于清代的变化更突显了清皇权转换汉人精英视觉文化,逐步建立文武双全的皇清文化霸权之意义。

明代士人文集所记录的大量官员战勋图像虽然多数并未留存,但其对讨论明清画史与文化史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明代官员战勋图不再受限于传统皇权描画战图的宫廷政史框架,而成为宦迹图流行的一环。明代战争图像的蓬勃发展不但是官员视觉文化的一部分,更对同时期其他阶层与地区的图绘表现有所影响,如可能是商业作坊制作的“文征明画胡默林平倭图”、朝鲜的《临溟破倭图》、17世纪上半叶的“太祖实录图”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宦迹图与为数众多的清宫纪实画之关系。皇太极时制作的“太祖实录图”,可以说就是清宫首次承袭并转换明朝以来宦迹图的大型纪实画计划。原来以官员为主体且通常为民间制作的宦迹图,转变为由官方主导并以清帝国的皇帝事迹为中心;不再归属于宦迹图的范畴,而划分在皇帝实录的类别,主角的身份差别则使其远较明代宦迹图具有更强大的政治宣示意义。康熙朝虽然并无官方战争图像的制作,但是清宫对于描绘皇帝事迹的兴致有增无减。康熙宫廷大规模的视觉计划,不论是十二卷的《康熙南巡图》还是《康熙六旬万寿图卷》,都和宦迹图一样,是以治下的重要事件为题所绘制的纪实画,其所蕴含的意义或因不同的时间脉络而有所差异,但政治重要性不在言下。这些纪实画不仅是康熙帝治下重要事件的图像记录,也可视作明代宦迹图的变形。同样,乾隆皇帝的大量纪实画,也可以在清宫承袭并转换明代宦迹图的角度下获得新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