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 第53章完结

第5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第53章完结

资料来源:聂崇正主编《清代宫廷绘画》,第155页。`r¨c!y·x`s\.?c/o?m?

三 紫光阁功臣图

图4-9 清《二等侍卫特古思巴图鲁塔尼布像》轴 绢本 设色 186厘米 × 95.3厘米 私人收藏

资料来源:http://.battle-of-qurman.com.cn/e/list.htm(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7月15日)。

值得注意的是,两幅乾隆二十五年三月贴于紫光阁的大图《马瑺得胜图》与《得胜图》/《达瓦齐图》,都以战役中立下战功的武将为中心,而与之后铜版画以个别战役为题的战图不同,让人不禁联想到乾隆在平定准回后于紫光阁悬挂的百幅功臣图。紫光阁与功臣图齐名,显然是乾隆的刻意之举。乾隆年间编纂的《国朝宫史》与《钦定日下旧闻考》,关于紫光阁的条目在简要介绍明朝与康熙时的状况后,紧接着都说明“皇上圣武远扬,平定伊犁回部,拓地两万余里。乾隆二十五年,上嘉在事诸臣之绩,因葺新斯阁,图功臣……一百人于阁内。五十人亲为之赞,余皆命儒臣拟撰”,[34]将重新修葺的原因归结成是为了表彰参与战事的功臣,明显地援用西汉麒麟阁图十一功臣、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以及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等传统。.我?的·书·城? ¨勉~肺-越?独,[35]乾隆甚至试图凌驾过去的功臣图,不仅制作百幅,远远超过以前的数量,还为其中的五十位“亲为之赞”,成功地将紫光阁从明代不扬名的建物,康熙时与校射、阅试武进士相关的武阅空间,转型为与功臣图并称,使其跻身于历代有为君主表彰功臣的纪念建筑之列。

除了惊人的数量与御书赞文外,紫光阁平定准回功臣图的描绘风格与赞辞(图4-9),更体现乾隆建构帝国武功的独特方式。关于紫光阁功臣图的风格,过去学者已然述及功臣图肖像的脸部以西方技法而制造逼真的写实效果,[36]功臣身上配件的描绘尤为仔细,十分着意呈现物象表面之质感。这种对写真的追求,也与画赞内容刻意指陈功臣具体功绩的做法互相呼应。乾隆强调其赞“不过誉,不尚藻,惟就诸臣实事录之”,以“正值黑水,猖獗鼠辈,以两百众,陷万贼中”和“富德入援,次呼尔满。\零^点/墈/书^ \冕!费!阅_读\趱行戈壁,马不进焉。以马济军,敌营夜袭”两例来看,[37]的确较过去抽象夸张的赞辞如“爰从讨伐,崩围陷阵,火迸冰裂。擒如鸮耸,纵若鲸突”来得朴实。[38]乾隆配合实际地名与记述战况的赞文方式,取代一般堆砌文藻的修辞,而营造出纪实的气氛。

不过,写实的视觉效果与纪实的画赞内容并不表示紫光阁功臣图的质朴;相反的,相较于过去的功臣图传统,紫光阁功臣图的人物形象特别注重呈现武将的勇猛气势。目前传世最早或刻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的《凌烟阁功臣图》(图4-10),虽然前引题赞“爰从讨伐,崩围陷阵,火迸冰裂。擒如鸮耸,纵若鲸突”竭力描述功臣秦琼(571~638)的勇猛,[39]但画像则绘其着一般官服,双手贴近身躯,以四分之三侧面双手持笏恭立的形貌,强调的是恭敬的臣子状貌,而非冲锋陷阵时力夺山河之姿。传为南宋刘松年所作的《中兴四将图》(图4-11)中也可见到类似的处理方式,[40]四将同样着官袍恭立,而以武装侍从所背负佩戴之弓箭、长刀说明四位功臣的武将之身份。传为南宋的《八公图》(图4-12)中固然将士双眼暴突、身着铠甲显现出勇将的气势,[41]但仍与一般臣子的姿势相近。历代功臣图在呈现勇武的同时,也着重作为臣将应有的恭礼之仪。尤其传统的功臣图卷多是臣员左右两列相向,拱手侧向之貌很可能也与早期功臣图呈现臣子恭敬之状有关。后唐应顺元年(934)修凌烟阁奏即言“阁在西内三清殿侧……其所画功臣像貌皆面北,恐是在三清殿侧,以北面为恭邪”,[42]很可能就是为了传达出“恭”的含义,故传统的功臣图皆作拱手侧向恭立貌,强调的是功臣“臣”的部分。而且不仅良相如此,猛将亦然。

图4-10 《凌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