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第44章完结

大阅之外,尚有不少与行围肆武之典有关的大型贴落。+3`巴.墈`书¢蛧¨ -已¨发.布,蕞,鑫.章?结`除了乾隆首次木兰围猎之后所制作的《哨鹿图》,[72]乾隆十七年(1752)绘且二十三年(1768)重绘的《虎神枪图》、[73]乾隆二十三年制作与二十五年(1760)再绘的《丛薄行诗意图》、[74]《塞宴四事图》等外,[75]活计档中还有乾隆八年(1743)“围猎图大画”与“回猎图大画”、[76]乾隆九年(1749)“打围图二张”、[77]乾隆十五年(1750)“行围图大画”、[78]乾隆十三年(1748)“着郎世宁仿木兰图画,画一幅高一丈六尺,落款书现今官衔”等记录。[79]后者不知是否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围猎聚餐图》轴上有“乾隆十四年四月奉宸苑卿臣郎世宁恭绘”题款者类似。[80]从绘制的年份来看,[81]这些作品描绘的可能不只是著名的木兰围场狩猎,还包括南苑的行围。+咸^鱼/看`书¨枉? `已¢发`布¨最^欣*璋`洁?虽然行围狩猎一直要到《皇朝通典》编纂时,才以“大狩”为名,列属“大阅”之后的军礼,不过在乾隆前期的《大清会典》就有“大狩礼成”的用法,[82]可以看到乾隆逐渐将行围之典纳属帝国军礼,这类大型贴落的制作或许也可视作逐步赋予行围重要性的一环。

除了上述大型作品外,乾隆首次举行大阅和木兰秋狝之典后,还制作了长卷形制的大规模图像。《大阅图》从乾隆四年(1739)第一次大阅开始,一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完成,[83]此长卷典礼图可能是承继雍正时也是描绘典礼的《祭先农坛图》(上、下两卷)和《临雍讲学图》,[84]但规模扩大成一套四卷,分别描绘幸营、列阵、阅阵与行阵。可能是描绘乾隆六年(1741)第一次木兰秋狝的《木兰图》,亦是一套四卷,分画行营、下营、筵宴与合围。[85]两组十分侧重军礼之图绘,均采用四卷成套的形制,以乾隆皇帝为中心,展现仪仗罗列的规整盛大,成为清宫描绘仪典的定式之一。乾隆十三年(1748)的《亲蚕图》和《皇朝卤簿图》,[86]亦以四卷成套的方式分画典礼的进程(诣坛、祭坛、采桑、献蚕)与排场(大驾卤簿、法驾卤簿、骑驾卤簿、銮驾卤簿),依循描绘军礼的《大阅图》与《木兰图》所确立的模式。^8′1~k!s.w?.^c!o?m¢[87]

图3-17 清 钱维城《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纸本 设色 41厘米×808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种和平军礼的图式亦运用于纪念战勋的宫廷图绘,乾隆十三年(1748)平定四川大金川结束后所制作的四卷一套的《初定金川出师奏凯图》,便是援用以军礼为中心的方式。首卷《冯纛命师》画的是“上诣堂子行礼,冯旗授经略节”,[88]二卷《长安御饯》“画长安门赐经略及出征将士食”,三卷《归诚奏捷》“画番酋匍匐归降,具金川地境营垒形势,各标名”,四卷《苑西凯宴》“画驾幸丰泽园,赐宴凯旋经略将士”。[89]虽然第三卷的详细状况不明,但从《石渠宝笈续编》记录以金川营垒之地名,如“空卡关,雪山,成都军营”等暗示战争的进程,可能与之后钱维城(1720~1772)《平定准噶尔图》卷(图3-17)类似,[90]均以描绘归降为主,而无交战情形的刻画,[91]因此《初定金川出师奏凯图》整套都以描画军礼仪式为主。这种突出典仪、略去作战情节的做法,虽可在中国早期的战争图中见到,但明代中后期以来交战场景已愈益增多,“太祖实录图”尤其呈现了努尔哈赤削平诸部与满洲兵将对明作战,因此应是刻意援用军礼图式的选择。其中除了《归诚奏捷》为战争进行过程中的归降外,其他三卷都是乾隆亲临的仪典。未选择康熙亲征后新创、雍正与乾隆亦延续举行的告成典礼,或许与乾隆未亲征有关,故以其亲自参与的命将出征和劳师的军礼为主题。尤其第一卷的命师堂子行礼与第四卷的凯宴主题,都是在此次战后纳入的帝国军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