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99章完结
三 领导各省谘议局
本章第一节考察了癸、甲进士在鼎革之前的补缺和升迁情况。,k-a′k.a-x`s.w^.!c+o.m,需要强调的是,还有许多癸、甲进士虽未补缺或未升迁,但并不意味着其地位低下或无事可做。事实上,在停废科举后的预备立宪时代,诸多癸、甲进士通过办学、筹办谘议局、国会请愿等“在野”活动,掌握了可观的政治文化资源,扩宽了出路,提升了地位。彼时甚至有“绅比官更有前途”的说法。[88]本节即讨论癸、甲进士与谘议局的关系。
清末革命与立宪相激荡。除了立宪派的鼓动外,清政府也欲推行立宪,以消弭革命,维持统治,并摆脱贫弱,实现富强。1906年,在五大臣考察回国后,清廷下旨“仿行宪政”,号称“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之舆论”,期望“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89]次年,又先后降旨筹设资政院和谘议局。诚如研究者所言,各省筹办谘议局,为立宪派的结合和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90]
值得注意的是,既具高级科举功名,又有“新学”背景的癸、甲进士迅速抓住了这一参与政治、抬高身价、实现抱负的良机。统计显示,癸、甲二科共涌现了35名谘议局议员,其中9人任各省谘议局正议长,10人任副议长。16名普通议员中,有李榘、吴德镇、刘春霖、陈敬第、杨廷纶、彭运斌、李华炳、周镛、顾视高等9人随后被举为资政院民选议员。此外,陈善同、胡骏二位被举为资政院各部院衙门官议员。因此,癸、甲进士任资政院、谘议局议员者就多达37人。其详情如表6-11所示。
从议长、副议长人选着眼,总共21行省中,除了奉、吉、黑、苏、闽、粤、陕、甘、滇、黔等10个省份,其余11省的谘议局正、副议长中均有癸、甲进士的身影,其中方履中、陈黻宸、汤化龙、谭延闿、杨毓泗、杜严、梁善济、蒲殿俊、陈树勋等9人担任正议长,谷芝瑞、叶先圻、沈钧儒、夏寿康、张国溶、曾熙、方贞、杨源懋、萧湘、唐尚光等10人曾任副议长。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
图6-1 甲辰科进士、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
图6-2 甲辰科会元、湖南谘议局议长谭延闿
表6-11 癸、甲进士任职谘议局统计
而且,1910年夏,在各省谘议局基础之上形成的更精英的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成立。该会章程即由汤化龙“起草及修改”。随后选举正、副主席,汤化龙和蒲殿俊分别高票当选。1911年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第二届开会,谭延闿又当选主席,汤化龙当选审查长,此外8位审查员中还有癸、甲进士方贞、梁善济、萧湘3人。[91]因此,从以上两方面观察,可以说,癸、甲进士领导了各省谘议局。
从科分来看,癸卯科产生了方履中、陈黻宸、陈树勋等3位正议长,夏寿康、曾熙、萧湘等3位副议长,而甲辰科涌现了汤化龙、谭延闿、杨毓泗、杜严、梁善济、蒲殿俊等6位正议长,谷芝瑞、叶先圻、沈钧儒、张国溶、方贞、杨源懋、唐尚光等7位副议长。从谘议局议员人数统计,癸卯科为14人,甲辰科则高达21人。显然,在各省谘议局中,甲辰科进士较癸卯科势力更大。这既显示了甲辰一科得人更盛,也是甲辰科进士更为趋新的体现,可从其新式教育背景中得到印证。
因为从教育背景来讲,癸卯科诸议长中,陈树勋、夏寿康由进士馆毕业,萧湘留日毕业,方履中考中经济特科,陈黻宸和曾熙长期办学,而甲辰科的议长和议员几乎均有留日背景(详表6-12、表6-13)。这也说明,进士馆,尤其是留日的“新学”背景,对癸、甲进士在预备立宪运动中地位的提升,至关重要。
表6-12 癸卯科进士任职资政院、谘议局题名
表6-13 甲辰科进士任职资政院、谘议局题名
表6-13 甲辰科进士任职资政院、谘议局题名-续表
图6-3 癸卯科进士、江苏谘议局议员孙宝书
图6-4 甲辰科进士、曾留学日本的江苏谘议局议员钱崇威
既有研究显示,在全部谘议局议员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