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94章完结
显然,癸、甲二科即用知县的补缺速度比经常被人引用的论断要快许多。\暁?税_宅¢ ,更+欣~罪_全^究其原因,当然有可能是何刚德等人夸大了即用知县的拥挤情形,但更合理的解释是,癸、甲二科距上届戊戌科已过五六年,而此后的七八年间,除7名未殿试贡士以即用知县用,再无即用知县分发各省。所以,随着时间推移,进士即用知县的存量愈来愈少,物以稀为贵,且癸、甲二科即用知县中颇不乏干吏,自然补缺更快。
这也说明,停废科举对癸、甲二科即用知县这一大群体,反而产生了“利好”的影响。其实,时人亦注意到地方正途州县官日少的趋势。癸卯科进士、御史萧丙炎就曾以“京内正途部员练习法政者甚夥,如癸卯、甲辰两科进士均系法政毕业,复经学部咨送出洋游历,考察新政,现已分隶各部”,奏请量予保送截取。[42]事实上,进士馆奖励章程本已规定,毕业考列中等的翰林、部属、中书“自愿外用知县”,照“散馆班次”,即“老虎班”用。*精·武\暁~税′罔· ¢更_歆¢醉¢全!后来考列优等、最优等的进士,亦不乏自愿改外者,遂亦比照考列中等人员,一体办理。[43]郭则沄亦称:“庶常、部曹毕业于进士馆,有愿改外者,均照老虎班即选,此历来所无也。”[44]因此,癸、甲二科京官改外者人数颇夥,几占主事、中书的1/5。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事、中书的拥挤程度。此外,癸、甲二科以知府原班分省的叶景葵、张德渊和江绍杰三位,辛亥鼎革前分任大清银行监督、广西泗州府知府和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
表6-8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现任、曾任州县实缺题名
表6-8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现任、曾任州县实缺题名-续表1
表6-8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现任、曾任州县实缺题名-续表2
表6-8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现任、曾任州县实缺题名-续表3
表6-8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现任、曾任州县实缺题名-续表4
表6-8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现任、曾任州县实缺题名-续表5
通过上文的考察,似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3\巴^墈~书*罔¢ ?首`发.
首先,癸、甲二科进士在辛亥鼎革之前的补缺与晋升情况,可由表6-9展现出来。在鼎革之前,癸卯科进士群体有一半以上人已补实缺甚至获得晋升,甲辰科的数据接近一半。即用知县人数最多,而补缺率亦最高。部属次之,其中甲辰科部属反较其癸卯科前辈仕途更顺。此外,翰林院本无缺额限制,庶吉士留馆授编修、检讨,即系实缺。故表6-9所统计的实为翰林在京内外获得晋升的人数,远少于部属、知县补缺者,但鼎革前癸、甲二科出身的几位高官,仍是翰林起家。
表6-9 辛亥鼎革前癸、甲进士补缺晋升统计
其次,在废科举、改官制时代,由于部院扩张,缺分加多,且癸、甲进士策论出身,其中许多人又在进士馆或日本、欧美等国肄习法政、理财等“新学”,恰好适应了新政需要。因此,癸、甲二科主事、中书补缺及升迁的速度,竟远超其进士前辈。进士分部学习主事通常非二十年不能补缺的既往认知,已与清季最后几年的实情大为不符。最后的进士群体在科举废除后并未迅速“边缘”,总体还比此前补缺更快,只是部分人仕途超顺,火速升迁,同年之间的分化更为严重。
再次,废科举切断了榜下即用知县的来源,地方进士出身的知县日少,物以稀为贵,各省即用知县反而逐渐吃香。不仅近2/3(至少136人)的癸、甲二科即用知县在中进士后的七八年内已补实缺,远快于此前通常十余年得缺的速度,而且,癸、甲二科翰林、部属、中书改就知县的风气日盛,鼎革之前,约有40人改外补得实缺知县。因此,奇诡的是,废科举对癸、甲进士中的即用知县反而产生了“利好”作用。然而,下文将看到,辛亥鼎革对进士群体中任知县实缺者冲击甚大。虽然亦有少数人继续在原地或原省任官,更多的人则丢官回乡,或归隐林下,或出任幕僚,当然亦不乏伺机而动,寻求免保知事,“光复旧物”者。
最后,虽然亦有少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