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71章完结

第7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71章完结

从旧班、新班整体来看,住馆肄业的内班学员绝大多数是庶吉士,这一事实突出了进士馆替代庶常馆的历史变迁。_j_i*n*g+w`u¢b.o?o.k!._c`o_m*此外,进士馆的学员还可分为三类:在馆肄业满六学期,参加毕业考验的学员;在馆肄业未满或因他故未到馆,后来呈请咨送游学,卒业归国,参加进士馆游学毕业考验的学员;在馆肄业未满而办理学务满三年的毕业学员。这样的划分,呼应着进士馆所具有的既办学堂,又派游学的特征,加以进士馆作为翰林院庶常馆“替身”的事实,新政变革时代改科举、兴学堂、派游学交织缠绕的历史,就透过进士馆这一特殊事物呈现出来了。

表5-3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题名

表5-3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题名-续表1

表5-3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题名-续表2

表5-3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题名-续表3

表5-3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题名-续表4

表5-3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会考进士馆毕业学员题名-续表5

二 学员对入馆肄业的复杂态度

壬寅年十一月初二日诏开进士馆的特旨一经颁布,就对科举制和无数士子造成多面冲击。.1-8?6,t¢x,t′.\c?o¨m.新进士中的庶吉士、主事、中书须入大学堂肄业,毕业后方可散馆、留部,无异于给进士仕途平添了不可控因素,客观上增大了科举入仕的难度。因为若不能毕业,便无法散馆、留部。况且学堂所学乃进士相对陌生的法政、理财等新学。这就让许多士子望而生畏,从而降低了进士的吸引力。同时,举人既中进士,本可高高在上,而今却须重做学生,“屈伏充生徒”,[28]也拉低了科举的声价。因此,士子如何回应此举,无疑是值得考察的问题。

甲辰科进士冯汝琪于1902年中式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乡试举人。这是科举改章后的首次乡试。冯汝琪在八股时代,已“五试秋闱”,此番得中,欣喜可知。其父冯金鉴时任四川建昌道,得信狂喜,赞其“卒能慰老人二十年之期望,从此可继书香,可入正途”。,艘+飕?暁~税~徃′ `耕*辛\蕞.哙+其弟冯汝玖斯时随侍任所,本欲捐官出仕,受其中举鼓舞,“颇肯发奋用功,必欲下一二场,方可出仕”。[29]

然而,当冯金鉴见到进士入学的上谕后,即生疑虑:“明年庶吉士、部属、中书均须先入学堂,有卒业文凭,方可散馆、奏留。琪纵联捷,亦不能即作实官。”冯汝琪此时也在筹划捐官,冯金鉴因此关切地询问:“捐郎中究竟合算否?印结每月若干?榜下分部,未卒业以前,准分印结否?倘不能卒业,虽中进士亦无用,不如俟此屯差期满保知州分省矣。”冯金鉴在致贻谷函中亦不无担心地说:“此时圣学不彰,科举将废,(汝琪)纵或联捷,仍以学堂卒业为凭,恐不谙时务,难与新造人才争胜。”[30]在此情况下,冯汝玖信心顿失,不像之前发奋用功准备乡试。

不过,身在京城的冯汝琪则稍显乐观,认为不必过虑,因为进士入大学堂“卒业本系空谈,较学堂一切从宽,何难之有。至于举办学堂,再有三年,亦无成效,科举仍不能废,亦可无虑”。所以他请其父劝告冯汝玖“万勿灰心,一面用策论功夫,一面兼习洋语。下科尚有四年之久,大事变迁,难以逆料,总以今科应试为要,得失有命,不在文也。科举、学堂我皆优为,自能出人头地,况功夫用成,中会〔试〕后更容易乎,又何虑卒业不卒业乎?又何虑不能得文凭乎?进士学堂亦另采地,章程亦宽于大学堂”。他称自己如果癸卯科考中进士,“不怕入大学堂”,因为“曾学东文,任此一门,即可了事”。冯汝琪在京的弟弟冯汝玠亦请其父劝冯汝玖“万勿以入学堂自馁”。[31]冯汝琪因为正在鼓励其弟,所以难免把进士入学说得稍微轻松。不过,对于徘徊在科举、学堂、捐纳之前的冯汝玖来说,开进士馆之举却令其对科举之途灰心自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