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63章完结
次赴河南考试,较入京为近,所以入场人数反而较前稍多,而取中率也略有下降,不过,仍排在全国前列。
(4)江浙、西南各省人数减少而取中率多有提升。由于借闱河南,江苏、浙江、安徽(虽然邻省)考生均较此前为少,虽中额减少1至2名,而中率却有所提升,浙江尤为明显,其举人考中的机会更大。广东、广西、贵州考生亦减少,中率亦升。此外四川、两湖、江西、福建等省变化不大。
遗憾的是,暂未找到甲辰恩科各省考生入场人数。不过,甲辰恩科考生总数为5410,较癸卯科多出147人,仅增2.8%,中额却缩减30名,下降9.8%,因而取中率减至5.11%。该科各省中额普遍较癸卯科缩额1至2名,所以分省取中率自较癸卯科均有下降。
必须指出的是,在分省取中的规制下,虽然天下举人一同会试,但每科各省中额临时酌定,所以某个举人能否考中,取决于其本省考生内部的竞争(类似当下高考)。中额及名列前茅者的多寡,才显示各省文风之高下以及会试表现之优劣。
李林据进士题名录及曾重凯的研究数据,统计了癸卯、甲辰二科各省进士人数及其占该科总人数的百分比,并据何炳棣的研究数据列出了清代各省历科进士总数及其占清代总进士数的百分比。在比较两组百分比后,李林发现“河南、山西、陕西这三个内陆省份,癸卯、甲辰科进士数占据该科进士总数的百分比均低于其清代平均水平,而福建、湖北、安徽、广东、四川、湖南则刚好相反”,于是就讲这一变化“说明在从全考经史到加试西学的科举改制中,沿海及通商口岸,以及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省份,其士子在接触吸收西学方面相较内陆学子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故两科会试表现相对较佳”。其实,各省进士人数比重的变化与最后两科会试的表现没有关系。如果要说明沿海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士子在科举改制后的会试中表现更好(其实不需证明,科举改制之前亦表现更好),应对比同一省内来自“发达”和“落后”地区士子的不同表现。所以,在同一张表中,江苏、浙江、直隶、山东四个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省份,其癸卯、甲辰两科进士所占当科进士总数的百分比,也低于其清代平均值,李林却“视而不见”。相反,他又发现更是落后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奉天”,其最后两科进士百分比,却都高于其清代总体平均水平。于是又说“这应是人为调控中额以保证落后地区士子中式机会所致”。[156]既误读统计数据,解释也自相矛盾。这提示出,既要首先统计准确数据,更要理解其代表的意义,也须尽量警惕“过度”分析数据。同时,对比清代总体数据固然必要,也可看出一些趋势,但若不对比考察科举改制前几十年的情况,仅据几百年的“大数据”而谈癸卯、甲辰二科的特征,难免空疏偏颇。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