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60章完结

第6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60章完结

再次,就二场策题而言,“谨守问义、扼要而谈”甚为关键,最忌陈陈相因之作。+3+5_k+a.n¨s+h+u-.′c′o!m¢二场广东一卷,“通澈政理,于科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皆有所窥,扼要而谈,一无枝蔓”,令恽毓鼎直呼可爱,随后果中。恽氏总结评阅二场策题的心得说:“五策不难于征引繁富,横使议论,而难于谨守问义,扼要而谈”,盖前者“看似渊博可喜,其实皆由钞袭而来,一为所动,便受其欺”,后者则“莫非心得,即使语有所本,亦必剪裁熔铸,使宛转合题”。有意思的是,恽毓鼎并不讳言自身“新学”不足,故自称“暗中摸索”。对于佳卷,恽氏亦不吝夸赞:二场“尽有极通达者,吾辈断不如也”。[116]

又次,第三场标新立异,甚至诋毁孔子《论语》,驳斥程朱,既可能被淘汰,也可能被容纳。四书义首篇答卷多有驳斥程颐、杨时者,“甚至诋及朱子”。恽毓鼎认为“即使意见不同,各抒其理,自做文字”便可,“节外生枝,指而斥之”,就有心术不正之嫌,故“皆与抹出”。+q′s¢b^x\s?.?c,o\m¨第八房马吉樟推荐云南一卷,已经总裁荣庆拟中,然其头场“首论因孔子讥管仲为器小,遂驳斥《论语》,诋为伪书”,马吉樟犹豫不定,商之恽毓鼎,恽氏“拍案大怒,力主撤去”,结果走访荣庆而另换一卷。[117]可知在不少士子心目中,孔子、程、朱早已走下“圣坛”,而荣庆、马吉樟对孔子和经书地位的“维护”,不及恽毓鼎那么强烈,因而此类“驳斥圣贤”的答卷亦有中式可能。

与此相类,甲辰恩科第三场四书五经义题“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影射日俄战争中国局外中立,“致天下之民”题讨论“交易”,均观照现实。结果不少士子亦与时俱进,“谈洋务、说洋话”,因此遭到淘汰。陆润庠在阅卷期间致张百熙的短札就说:“此次三场谈洋务、说洋话者已撤去佳卷不少,万不能再为人所摇。+w^o\s*y!w..′c-o¢m+”[118]当然,陆氏此语既证实不少士子因三场“谈洋务、说洋话”而被淘汰,也包含着一定的保全之意。

需要指出的是,《会试录》前、后序,由正、副总裁署名,均涉及评阅及取中原则。但因其系进呈之物,故难免冠冕堂皇,不离圣贤矩镬、中体西用等说辞,未必即与场中实情相合。况且有的序言并非考官所写,而是请人捉刀之作。[119]因此,研究者若据《乡试录》、《会试录》序言而谈阅卷取中的原则和准绳,恐怕须加慎重,以防为表面文字所欺。[120]此外,利用《朱卷集成》中考官评语,也须分清原荐批、原中批与后来加批,后者乃中式后所加,多为四字空语,不足为训,当然亦不可据此而谈评荐标准。[121]

最后,由于废誊录后考官直接评阅士子墨卷,故楷法的影响不容轻忽。以往殿试、朝考前,士子多练小楷,写大卷。乡、会试因有誊录,故并不重字。然自科举改制废誊录后,士子在乡、会试前便苦练小楷。壬寅年八月初,贺葆真与同伴以顺天乡试期近,连日“习小楷”。[122]癸卯科会试前,何寿章、马太元购书阅书的同时,也数日练字。[123]相反,癸卯科后传闻恢复誊录,冯金鉴即提醒其子说:“果用誊录,字不必求好,专力于作,较为省力。”[124]

当然,若称场中全凭楷法,比字取中,则未免太过,亦非实情。比如许宝蘅楷法甚佳,但两科皆报罢,陈黻宸、汤化龙字皆一般,但两科却分别取中。只是字的优劣视为门面,给考官第一印象,尤其是考官评阅大量考卷、眼花缭乱之余,字的影响自然上升。况且翰林考官皆是楷法高手,颇在意此层。贵州举人路朝銮癸卯科会试荐而未售,遂馆于河南新郑县管城驿,以待来年会试。其辛丑乡试座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