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55章完结
才,急于表见于天下,未能深求政令之大本,又不能收贤才以自辅,以永其传而恢其业。此则尚论之余,不能不为贤者责备之也。”袁祖光指出,管子的确善于变法,但“偶变为救时之策,不变为治国之经。不然专尚变更,事不师古,直商君、荆公耳。焉往而不病国哉”。陈畬则几乎是反对慕富强以变法:“能修政则自能行令,能行令则自可用法,安见古法之必不富强哉。必有管子而后能变法,既有管子,亦何待变法。……后有慕富强而好言变法者,其自顾诚能如管子否乎?”[61]
王道、霸道之辨是中国政治思想中的一大主题。以此立意的答卷亦复不少。史宝安赞赏管子善于治兵的同时,指出其“失在于少仁义,设能广大其德,则不止于霸”。[62]王大钧则有不同看法,他说当时列国皆治兵,管子“明乎强兵之转得弭兵也”,故“犹是王制”。[63]王寿彭称:“周礼一书法良意美,王莽伪托,安石误会,惟管子变通用之,故能相齐以大得志于诸侯。虽然,孔子议去兵,孟子言得道多助,苟以民心为兵,则井田虽不可复,而敌王所忾,固觉无民非兵也。”故认为“管子之法其犹未免于霸欤”。[64]彭世襄持论诡怪:“管仲重内政,特以桓公急于图强,不得已托辞寄军令,以应付桓公,而自己内治政策适以从容布置”。后人谓管子一匡九合之烈,由于阴谋诡计,是厚诬管子。强调《管子》一书精义在于注重礼义廉耻以修内政。[65]黄兆枚则以王道、霸道切入,最后归结于世变日亟,不可忘武备。[66]与王道、霸道有关系的是兵家制胜之道。邵章认为管子将军令寄于内政,“有征伐而邻国不知,则千古兵家胜算,为强国弱敌者所当取法”。[67]郝继贞则持论完全相反:“世论仅以寄之为义,取于邻国不知,为兵家秘密之计,偶一试其谲谋,必不可以常得志,固治兵者所不取也。”[68]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