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45章完结

亟亟论辩科举、学堂不能并行的同时,诸论说更进一步,又从诏书中抉发出了罢废科举的意蕴。¢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大公报》论说阐释道:“今日之诏书者,乃所以罢科举之先声也。昔者吾国人士,自束发受书至于成贡士,入词林,自谓流品之崇,极矣,学业之成,券矣。乃今诏书以为不然,必使之入京师之大学,必于彼卒业有据而后可以任器使。夫如是,天下将皆重学堂而轻科举,惟科举轻而后科举可以废,亦惟科举可以废而后府县中小诸学堂可以兴。此为政以渐而本末相及之致也。”[99]《新闻报》社论则说得更为显豁:“成进士而后入学堂,彼不成进士而入学堂者占便宜矣。是轻之视科举也。成进士而入学堂者,业反迟成;不成进士而入学堂者,业反早成。是科举有碍出身也。然则科举不可以不废矣。”[100]

令新进士入大学堂肄业之举,继续推进科举改制,确有归重学堂之意,新进士尤其是新翰林最受冲击。癸卯新进士陈黻宸朝考后在家信中明言:“今年翰林亦不中用,入学堂三年,明岁不能散馆。1\3·1?t`x~t?.^c+o!m¢”[101]虽然如此,趋新的报刊舆论尚觉不够痛快,直呼立废科举。《同文沪报》论说“质问”道:“科举之不足以得人,固已在圣明洞见之中。然则何为而不毅然决然而明诏特下,即遽行停止科举也?”[102]《新闻报》论说总结道:“总之,上策为废科举。”[103]

五 官绅建言引发章程屡更

报刊舆论的上述反应,并非孤立现象,实代表了趋新士人,尤其是亲自办学者的立场。其实,供职京师大学堂的张缉光在替瞿鸿禨草拟变通新进士章程折稿时,已在文末揭明废科举之旨,只不过时机未到,后被修改。京师大学堂的其他办学人员,虽然赞同此举为学堂张目,将使科举式微,但也不觉满足,意欲罢废科举。张缉光的湖南前辈皮锡瑞看到上谕后亦觉不够痛快,直呼废科举:此举“似趋重学堂,曷不并废科举之尤愈乎?此所谓月攘一鸡也”。[104]

与此相关,此时力推减停科举的袁世凯、张之洞、赵尔巽等趋新督抚,并未直接参与该决策,可能亦不满足于此。_j!i′n*g·w,u′x·s+w~.¨c_o,m*不过,此举作为科举改制的继续推进,蕴含着抑科举而扬学堂的深意,故他们似亦乐观其成。所以,一个多月后,护理山西巡抚赵尔巽为奏请展缓癸卯科山西乡试,即以朝廷迭谕兴学,顷又令新科庶吉士等入大学堂肄业为立论导引。[105]次年二月,进士入学的特旨也成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科举减额、专注学堂的部分说辞:皇太后、皇上“诏各行省普立学堂……并敕政务处明定学生出身,又令新进士悉就学堂肄业”。[106]后来在制定《进士馆章程》时,多位政务处大臣起先颇嫌进士馆毕业奖励过优,张之洞私下则对瞿鸿禨说:“新进士果能在馆讲求实学有效,较之从前闲旷三年者,实远胜之,优奖亦不为过。”与此同时,孙家鼐欲令前一两科自愿肄业的进士,一体就学,张甚是赞成,称“此意极善,实为造就已仕人才之捷法,即速成科之意”。[107]考虑到进士入学实由瞿鸿禨一力促成,则此处或许不无“恭维”之意,但至少也说明,张之洞大体支持开进士馆。

然而,自进士入学的议题提出后,已在中枢高层争议颇多。迨特旨颁布后,自然成为朝中官员讨论的重要话题。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初八日,亦即癸卯科进士朝考分发不久,御史张元奇“博采众论”,认为“本科修撰、庶吉士、中书、主事悉入学堂肄业”,“尚有不便”,故“拟请酌为变通,或择年岁合格,其年长者听之;或考定额数,其额外者听之”,奉旨交“张之洞会同管学大臣妥议具奏”。[108]

此时,张之洞正奉命会同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制定新学制,即后来的癸卯学制。《进士馆章程》亦是诸多学章之一。几个月后,张之洞会同管学大臣议奏,提出折中之策。一方面,额数未便限制,避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