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38章完结

第3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38章完结

该上谕一经发布,即获得了一些报刊舆论的积极回应。¨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中外日报》称,士人以科举为正途,又以翰林为华选,故翰林风气,为天下士子所效。谕旨责令用功于古今政治、中西艺学,则翰林自不能不从事于此。翰林中“多一谙晓时事之人,即少一故见自封之人,施诸政事,收效实大。且风声既树,而向往日众”,实足开风气、兴实学。[12]《苏报》评论认为,掌院学士果能认真督核,使翰林“于古今政治、中西艺学各有专长”,则其中将有如张九龄、陆贽等杰出人才涌现。[13]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该上谕颁布当天,朝廷又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重建京师大学堂。这正说明改科举与兴学堂同时进行,亦预示着翰林院与大学堂纠葛难免。一个多月后的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清廷落实翰林院整改,命詹事府归并于翰林院。同日,掌院学士崑冈、孙家鼐奏请督饬翰林院人员用功办法一折,奉旨依议。[14]该办法分为四条。

(1)严定课程。以古今政治、中西艺学为纲,“督饬各员分门认习”。_卡?卡^晓*说·罔. ~吾,错¢内~容¢各员按期入署登记阅读情况,提交读书札记,供掌院学士查考。(2)酌派人员。因“教习庶常馆向有提调、收掌等员司理其事,兹编、检以上人员用功,体制不同,事应比照”,故派侍读、侍讲学士为提调,以办事翰林官为收掌。当时翰林“在京者有六七十员,除现充南书房、政务处、本衙门办事官、国史馆提调各要差诸员”,“其余读、讲、修撰、编、检俱一体按日交课”。(3)调取书籍。咨行各省官书局调书,并在上海等处择要采购西学书。(4)筹建堂舍。“此次督饬各员用功,即仿前此大学堂立仕学院之意。诚以筮仕人员素有中学根柢,教已成之才,较诸教未成之才,其收效尤速,致用益宏。”然而平日接见署员,每日不过十员,尚易位置,今到署各员人数众多,所以“应设讲习堂一区”,为掌院等接见之所,“分设两斋,为各员修业之地”,其藏书处、收掌所亦必不可少。[15]

需要强调的是,比照庶常馆,另设提调、收掌,且按日交课的为“讲、读、修撰、编、检”,则说明庶吉士不在此列,他们理论上还在庶常馆肄业。-s¨o`s,o/s¢h′u~.+c,o,m\同时,此举的思路亦被点破,即仿前此(1898~1899年)大学堂立仕学院之意,教科举已成人才,期收速效。

从容清暇的翰林院经此整改,那些在政务处、南书房等处没有要差的编、检以上人员,须用功于古今政治、中西艺学。那么,“入官之始”更应“加意陶成”,[16]但事实上却“闲旷三年”[17]的庶吉士群体,当如何加以督课?同时,“嘉道以后,庶吉士在馆肄业之制渐见废弛,同光时得馆选者,照例到馆应三五课,即告假回籍,俟散馆之年,始销假还京,大、小教习漫不过问”。[18]那么,同光以来业已徒存虚名的庶吉士肄业之制,又当如何整改?而且,“庚子年后,教习庶常馆划在扩充各国使馆界内,该馆已无地基”,[19]明年新科庶吉士又当如何安顿呢?壬寅年十一月初二日诏开进士馆之举,给出了明确回答。此举令新进士中授京职者入馆肄业,“讲求实用之学,延请中外专门教习按堂授课”,癸卯、甲辰两科“一甲修撰、编修及庶吉士”,例须住馆学习,“以代替从前之庶常馆”,毕业考验授职,“类于旧制之散馆”。[20]此举使业已奉行考试新章的科举再度经历重大改制。其之所以能够定议,又与大学堂仕学馆的筹办及改科举的进展密切相关。

二 诏开进士馆的幕后推手

就在翰林院仿前此大学堂立仕学院之意,督饬编修、检讨以上官肄习政艺之学,教科举已成之才,期收速效之际,朝野上下不断传出设立京师仕学院,造就已成人才的呼声。

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苏报》称:&ldq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