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28章完结

第2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28章完结

与此同时,名士孙宝瑄则估计到,在初改八股为策论,而策论程度尚浅,难免剿袭雷同的背景下,必然导致凭楷法取中的恶果。/鸿\特~小\说^王′ ~首,发_他说:“今日改科举法,以策论取人,于是头、二场考生皆抄胥。其所对之本国政治、外国史事,千手雷同,于是不能不以书法之工拙,定甲乙去取,势使然也。是故八比废而乡、会试考字矣。”[55]孙宝瑄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废誊录,但他立论的前提之一正是乡、会试废除誊录制度。盖若誊录未裁,乡、会试是不可能“比字”的。

果然,经过壬寅年秋无誊录的乡试后,批评之声再起。不仅是人情、关节问题,更严重的是,此前乡试因有誊录,故不重楷法,而今裁去誊录,考官直接校阅士子墨卷,以致凭楷法以定去取的倾向大肆蔓延,与科举改章的本意南辕北辙。壬寅顺天乡试举人冯汝琪因为字写得好,同考官在荐卷簿中特别指出。冯氏因而特意提醒乃弟冯汝玖留心楷法:“房师以字肖莲棠宗长,特于荐簿记之。可见字亦要紧也。”[56]

壬寅年十二月十七日,山西乡试副考官、御史杨士燮返京后上折,除了批评场次、题量外,认为“不用誊录,裁割卷面,尤滋弊窦”,因请“规复旧制,仍用誊录”。\求-书¨帮+ `唔+错/内/容_[57]次日,给事中熙麟也奏请乡、会试仍用誊录。[58]十九日,署礼部侍郎、政务处提调郭曾炘亦上奏论会试事宜,认为“试卷不用誊录,闱中阅卷但取适观”,日久相沿,恐重蹈殿试以楷法定高低的覆辙。但郭氏显然更了解废誊录的内幕及政务处、礼部的“处境”,故不仅措辞和缓,而且颇有为政务处、礼部复奏张本的意味:“应否规复旧制?或俟一两科后察酌办理,此时尚可不必纷更也。”[59]杨士燮、熙麟、郭曾炘的奏折,先后交政务处会同礼部一并议奏。据说,礼部“各堂意见相同,皆以为从杜弊起见,莫善于糊名易书”,大约当允所请。[60]《新民丛报》的消息也说:“壬寅举行庚子乡试,试卷不易书,于是考官辨认字迹取中,又有专重小楷者,礼部议复用誊录,以杜弊端。.如!雯′惘` !耕!鑫-醉·全!闻已定议。”[61]

乡、会试将恢复誊录的消息一经传开,即对士子的应考产生影响。翰林出身的四川道员冯金鉴立即在家信中为其子冯汝琪支着:“果用誊录,字不必求好,专力于作,较为省力。”[62]可见,乡、会试一旦用誊录,则士子自不专意于字,而必用力于文和学。

可惜,议准乡、会试废誊录,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务处否决刘坤一、张之洞分场去取主张的“补偿”。因此,若恢复誊录,既使刘(新逝)、张下不了台,更使自身难免朝令夕改之诮。故政务处复奏一则谓,上年之所以同意试办废誊录,是因为刘坤一、张之洞电称“誊录积弊,亟宜删除”,而今杨士燮、熙麟等“或称辨认字迹,偏重楷法,或称熟识字迹,转以避嫌屏弃各节,其弊亦不能不防”;再则自相矛盾地说,“惟本年各省乡试尚无此弊,明年会试拟请暂行照办”,嗣后由礼部斟酌情形,奏请应否仍用誊录。[63]如此便采用了郭曾炘的说法,同时委婉地否决了杨士燮、熙麟恢复誊录的建议。

可是,批评废誊录,连带反思朝廷改科举举措乖张的声音却没有停歇。《鹭江报》的议论最为痛切:

夫从前之尚楷法,止于殿廷考试而已。此外乡、会两试概用弥封,主司只以衡文为事。今誊录既废,为主司者自知才学浅薄,不足以较妍媸、别优劣,但取其小楷工者,列之中额。其间有耆儒宿学,读书诹古,具有本原,反不获与少年子弟争一日之长,其有以援据篇籍,典瞻渊懿者,主司一望茫然,目呆口噤,悉屏之孙山之外。此风一倡,而父兄之教,子弟之率,悉从事于其易为者,终日摹拟,以求速售。夫以楷法求人,而复责有根柢之学,是南辕而之燕赵,北辙而之吴越,此必不可得之数也。圣天子在上侧席求贤,如恐不及,而诸臣泄泄,不能奉宣德意,至于如此,岂非大可痛恨太息者乎?吾有感于近日取士之法,而不能默然已也。[6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