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徐霞客山河异志1+2 > 第84章完结

第8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徐霞客山河异志1+2第84章完结

常鲤一指玺上:“那这达州呢?据我所知,达州从古至今,未曾出过帝王。?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徐振之笑道:“达州虽未出过帝王,却是本朝一位天子的归隐之地。”

“哪位天子?”

“建文帝朱允炆!”

“是建文帝?”许蝉讶然,“可传闻中,他在燕王破城后就下落不明了。”

徐振之道:“关于建文帝的具体下落,民间虽不知晓,但在大明皇室中,应该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城破后,建文帝辗转各处,最终便到了达州,在那里的中山寺落发为僧。”

常鲤反问道:“既是皇室中的不宣之秘,徐兄又是如何得知?”

“我之所以能够得知,全仗平日里喜欢搜集些杂书闲册来读。”徐振之笑笑,慢慢道出原委。原来在他少时,曾读过一本由唐瑜所著的笔记。而这唐瑜,任过东宫教谕,是为明成祖朱棣的帝师。

永乐三年,唐瑜因年迈要告老还乡,朱棣苦劝未果,只得放行。_晓*税?C^M¨S~ ,唔^错¢内!容\然到了永乐十二年,一直待在浙江颐养天年的唐瑜,却举家迁往了达州宣汉。赴川的具体原因,唐瑜并未在笔记中明言,却记下了“以游宦入蜀之名”“行钦差大臣之命”数句。据徐振之猜测,这位辞官多年的老臣,之所以会千里迢迢前往蜀地,恐怕就是得了密诏,奉旨去监视在中山寺存身的建文帝。

当年除唐瑜外,三宝太监郑和、户科都给事中胡濙,也曾受朱棣暗命,四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据史料记载,在唐瑜入川一年后,胡濙便从一名七品的都给事中,骤然升任为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将这两件事一对照,便能说明是胡濙先行探到了建文帝下落,然后唐瑜再加以确认,朱棣因胡濙探访有功,才将他官升数级。故而徐振之推断出,明成祖在世之时,就已经知道了建文帝所在。

再者景泰年间,代宗朱祁钰曾派高僧印秀,亲赴达州为一名神秘人治丧,并下旨在寺东,以帝陵规制建设地宫;本朝万历年间,圣上朱翊钧也曾遣吏部尚书卫承芳督工,重修过中山寺地宫,又在其上加筑了惠庙。*9-5+x\i\a`o,s-h-u\o·.¢c-o\m~这地宫所葬之人,朝廷虽未明言,但能以帝陵规制入葬的,恐怕除建文帝外,再无旁人。

听完了徐振之的分析,常鲤缓缓地点了点头:“建文帝的归宿,一直是皇室中秘不外传的要事,想不到徐兄竟能举一反三,将其推断出来。徐兄之智,常某着实佩服。”

“常兄过奖。”徐振之拱了拱手,又冲着常鲤微微一笑,“方才说得有些远了,咱们再研究下这青铜玺和九只小鼎吧。”

说完,徐振之拿起一只小鼎,将鼎口处,合于那玺上的小圆坑中。只听“啪嗒”一声轻响,小鼎的两耳正好被圆坑中的机栝衔住。

见那小鼎可嵌于玺上,许蝉颇觉有趣,也随手拿起另一只小鼎,学着徐振之的样子,要朝那青铜玺上嵌。

“且慢,”徐振之赶紧拦住,“小知了,这每只小鼎,都有所对应的圆坑,不可胡乱去嵌。”

“还有顺序?”许蝉将手里小鼎凑到眼前,又望了望石台上其他小鼎,“我瞧它们都差不多啊。”

徐振之一指小鼎腹中:“你仔细看看,里面是不是还刻着卦象?”

许蝉一瞧:“还真是。振之哥,这是什么卦?”

徐振之看了看:“是个震卦。”

许蝉又拿起一只小鼎:“那这个呢?”

“是个坎。”徐振之见许蝉饶有兴趣,遂道,“我教你个简单的认卦口诀,你听好,那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记住了没有?”

许蝉自念几遍:“记得倒是差不多,可那什么‘三连’‘六断’的,我还是不大明白。”

难得许蝉会“学而不厌”,徐振之手指小鼎,耐下性子解释道:“每个卦象,都是由爻组成,连者为阳,断者为阴。像这上面的乾卦,便是由三条连而未断的阳爻组成,故而称‘乾三连’。”

“我懂了,”许蝉看了看自己手中小鼎,“那我手上这只,必是坤鼎了。不过这只坤鼎,该放在哪个点上呢?”

“坤为二,应居九宫右肩……算了,时间紧迫,还是我自己来吧!”说完,徐振之要过坤鼎,将其置于玺上疆域图“北平”的位置。

由徐振之亲自出马,速度自然快了许多。不一会儿,他便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