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徐霞客山河异志1+2 > 第83章完结

第8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徐霞客山河异志1+2第83章完结

徐振之和许蝉也快赶几步,随后跟上。!7!6\k+s′./n¨e?t\

三人沿着石板越登越高,不一会儿便到了那佛胸暗室。刚进洞口,一股湿乎乎的潮气扑面而来,许蝉只觉脊背发凉,不禁打了个寒战。

徐振之见状,忙吹亮了火折子。火光燃起,周围逐渐变得亮堂,三人心下也顿觉温暖。这暗室几丈见方,挤在里面稍嫌逼仄。四壁上攀附着厚厚的苔藓,一直延伸至前方的黑暗中。

许蝉四下打量了一气:“振之哥,那禹王的九鼎应该都挺大吧?可这里瞧着并不怎么宽敞,能装下那些大鼎吗?”

“我也不知。”徐振之摇了摇头,“朝深处探探再说。”

又走了一阵,前方已到尽头。出乎三人意料,这暗室并不深邃,一路过来也没见什么鼎器,只有一座大石碑孤零零立在那里。

石碑下面,有个小石台,石台正中,置着一只四四方方的青铜印玺,玺边环列着九只酒盅大小的物什。

“这是些什么?”许蝉说着,拿起了一只酒盅形状的东西放在眼前。¨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

徐振之与常鲤也来到石台边,各自取起那物什瞧看。

那些物什同样是青铜所制,皆铸成了小鼎模样,鼎上通体云雷密纹,鼎腹四面,还镶嵌着暗红色的宝石。

许蝉将小鼎左看右看,大失所望:“这难道就是九鼎?虽然铸得挺精巧,可也太小了些吧?”

徐振之没说话,又端起了那方青铜玺。这方青铜玺顶上铸着一条威武的盘龙,四面雕满了山川河流,底部刻着几排古篆。

许蝉不认得篆书,忙问道:“振之哥,这上面刻的什么?”

徐振之手指着古篆,一字一顿道:“大明朝洪武皇帝敕制传国宝玺。”

常鲤一怔:“这……这就是我大明的传国宝玺?”

“不错,”徐振之道,“相传太祖皇帝曾铸宝玺传世,当年燕王攻破南京城后,在宫中苦寻却不得。原来传国宝玺,竟藏在这凌云大佛之中。不过历代国玺,多为金、玉所制,这枚为何以青铜铸就?”

许蝉一指那石碑:“这碑上或许铭记着这宝玺来历,咱们看看再说。′s·a~n,s+a^n_y+q/.-c*o*m+”

“是了。”徐振之忙将火折子移向石碑,对着上面的铭文,仔细瞧了起来。

待碑文看完,徐振之心下了然。据此碑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在泗水之滨,发现了一件青铜残块。经朝中博古之士再三鉴定,此件残块乃夏禹所铸九鼎其一的鼎耳。朱元璋闻听大悦,又派人在泗水中打捞。然寻了数年,终未能再找到禹鼎的其他部分。

仅有的鼎耳虽小,但毕竟是禹王所铸的神器,所以朱元璋思来想去,便命人将残件重熔另炼,铸成此玺传国,而后再把铸玺所剩的青铜,造成了九只小鼎相配。

许蝉挠了挠头:“图中那‘禹王神器’,指的是宝玺和这些小鼎呀,原来咱们之前都想错了……”

“虽然有些出入,却无伤大体。”徐振之倒不以为意,兴致勃勃地拿起那青铜玺来,“你们看,这玺的前面,还雕刻着大明的疆域图。”

“不错,”常鲤看罢,又指着图上九处凹陷的圆坑,道,“可这些是什么?”

许蝉想了想,道:“九鼎对应着九州,那上面的圆坑,会不会是代表九州所在?”

或许是心中高兴,平日里冷言少语的常鲤也一改前态,渐渐打开了话匣子:“所谓九州,是指豫、青、徐、扬、荆、梁、雍、冀、兖等地。那九处地方在舆图上或聚或疏,不会排布得如此匀称。”

徐振之点了点头:“常兄之言甚是。这玺上九点,三排三列,连起来恰好是个四四方方的‘田’字,并非全是《禹贡》中所载的九州。小知了,其实那上面都标着呢,你再凑近些瞧瞧。”

许蝉依言近看,果然发现每个圆坑处,都以极细的刻痕,标注着地名。上排三处,从左至右依次是夏州、朔州、北平;中排刻着西安、洛阳、徐州;下排则为达州、荆州和京师。

常鲤道:“将这九处地方标出又是何意?”

徐振之道:“碑文中曾有提及,说是经洪武朝时的一位高人推演,图中这九处地方,皆暗含着帝王之气。所以才会在青铜玺上,凿出了‘九宫孔脉’,将这九地通纳贯导,使得九股王气循环转运,佑我大明基业生生不息。”

常鲤蹙额道:“这种风水势运之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