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暮春云层里的阳光密码(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第73章 暮春云层里的阳光密码
。"
"您这是活学活用啊!"岐大夫赞许地点头,"《本草经疏》说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您胸闷五年,痰湿久了必生瘀,就像沟渠里的淤泥积久了会变硬,丹参就是那把铁锹,既能化瘀,又不燥烈,正合'治痰先治血,血行痰自消'的道理。"
说到这里,他从博古架上取下《温热论》:"叶天士讲'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您这病虽在胸阳,却涉及脾胃、肝胆、血脉,所以得用复方调治。就像弹古琴,单按一根弦调不准音,得几根弦一起拨弄,才能弹出和谐的曲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梅雨季里的阳气复苏
一周后,王老师踩着新绿的青苔走进诊室,手里提着一袋新鲜菖蒲。"岐大夫,您看!"她解开外套,面色红润了许多,"胸闷胸痛轻多了,昨天还能一口气爬上三楼,摘了些菖蒲挂门上,闻着这香味儿,胃口都开了。"
岐大夫搭完脉,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寸脉已不滞涩,沉弱之象渐缓,这是胸阳渐复的好兆头。《难经》说'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您营卫不和,根源在脾胃虚弱,现在脾胃运化正常了,营血才能上奉于心。"
王老师从帆布包里拿出舌苔照片:"您看,白苔薄了不少,舌头也没那么胖了。"
"这是痰湿渐化的表现。"岐大夫调整处方,"前方去胆星,加砂仁、陈皮。《本草纲目》说砂仁'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现在要加强理气和胃,就像梅雨季过后,打开所有窗户通风,让阳光彻底晒干潮气。"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您之前喝的枸杞菊花茶要停了。菊花性寒,枸杞滋腻,只会助长痰湿。以后改喝陈皮生姜茶,《内经》说'辛甘发散为阳',生姜温胃,陈皮理气,正好助胸阳发散。"
王老师笑着点头:"听您的话,这几天早餐都吃山药莲子粥,中午炒点南瓜,晚上喝小米粥,感觉肚子里暖暖的,就像有个小火炉。"
岐大夫哈哈大笑:"这就对了!《脾胃论》强调'饮食不节则胃病',您现在就是在给脾胃'减负担、添柴火'。记住,晚上七点后别再吃东西,让脾胃也有休息的时间,就像机器运转久了,得停机保养。"
五、医案背后的时令哲学
小满时节,岐仁堂的紫藤花已结成豆荚。岐大夫在诊疗笔记中写道:
"治王君之胸痹,关键在辨'本虚标实'之主次。前医泥于'虚则补之',却未察'标实碍补'之理,故用参苓白术散反泻,右归丸反胀。本案舌苔浊腻、脉沉弱,显属脾虚痰湿为标,心阳不振为本,故以温胆汤加味为先,化痰浊以通阳道,佐党参、白术健脾以绝痰源,丹参活血以防瘀阻,此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法。"
"观今之胸痹患者,多因久坐少动、嗜食肥甘、思虑过度致脾胃受伤,暗合《内经》'久坐伤肉,久思伤脾'之训。治疗当遵仲景'辛温通阳'之旨,更需顾护脾胃,如东垣'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论。本案用竹茹配半夏,寒温并用;枳壳配橘红,升降同施;党参配白术,气血双补,体现中医'调中焦以通四旁'之整体观。"
搁笔时,窗外传来布谷鸟的啼鸣。岐大夫望着药柜上的"温胆汤"药牌,忽然想起《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教诲。在这个痰湿易生的季节,或许最好的养生之道,就是像温胆汤那样,既清浊又护正,让体内的"小太阳"始终温暖明亮。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