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章 第一次潼关之战(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钢铁黎明:从玉门开始的工业远征第 75章 第一次潼关之战
工事是防御的核心,由2个团共4000人驻守。城墙上加装了层层沙袋掩体,沙袋堆积如山,仿佛一道坚固的堡垒。75mm野战炮被隐蔽于瓮城暗堡之中,炮口微微上扬,蓄势待发,就像一头头潜伏的猛兽,随时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还有一群工兵专职监“听瓮”听测清军工兵坑道的士兵,他们耳朵紧紧贴着倒置的水缸,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声音,一旦发现清军工兵挖掘坑道的迹象,便立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机动预备队由骑兵营和1个步兵团组成,共2000人。他们潜伏于西关民宅,静静地等待着出击的命令。骑兵们牵着高大的战马,温柔地抚摸着马鬃,轻声安抚着略显焦躁的马匹,时刻准备跨上战马,如疾风般冲向战场;步兵们则在屋内仔细地擦拭着武器,低声交流着战术,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清晨,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整个世界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北洋军6门克虏伯野炮率先发出怒吼。炮弹如雨点般呼啸着飞向潼关南城墙,爆炸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震碎。城墙上的垛口瞬间崩裂,砖石横飞,尘土弥漫。然而,革命军早有准备,工兵营的战士们早早的就将沙袋垒在城墙上,这一举措效果显著,将炮弹跳弹率提升至47%,大大减少了城墙的首接损伤,为后续的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随着炮火的延伸,赵倜一声令下,豫军步兵发起冲锋。敢死队推着蒙着牛皮的楯车,艰难地抵近城墙。楯车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痕,牛皮被硝烟熏得漆黑一片,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革命军的重机枪疯狂扫射,子弹如密雨般倾泻而出,打在楯车上,发出“砰砰”的声响,就像密集的鼓点。敢死队员们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土地,但仍有部分人顽强地靠近了城墙,准备实施爆破,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
豫军工兵终于抵达城墙下,他们的双手颤抖着点燃了炸药包的导火索。“轰”的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东门西侧城墙被炸出一巨大缺口。滚滚浓烟中,清军发出一阵欢呼,以为胜利在望,准备一拥而上。关键时刻,张益亲率师属警卫连赶来。警卫连装备20支驳壳枪,他们身手敏捷,迅速冲向缺口。张益站在队伍最前面,大声喊道:“兄弟们,守住缺口。”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战场。战士们纷纷投掷手榴弹,一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形成了一道“铁火屏障”。清军被这猛烈的火力压制,尸体堆积如山,高达丈余,缺口处血流成河,仿佛一片人间炼狱。
中午时分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张益心生一计。他故意放出假情报,声称有大批援军赶到,准备抄豫军后路。赵倜截获情报后,信以为真,急忙调预备队500人东返设防。然而,这正中张益下怀,革命军根本没有援兵,这一调虎离山之计成功打乱了清军的部署,使得清军的进攻节奏被彻底破坏,为革命军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与此同时,第三师骑兵营300人从西门悄然潜出。他们沿着黄河南岸,如一阵旋风般迂回至清军炮兵阵地。骑兵们手持卡宾枪,在马上熟练地射击,子弹精准地射向清军炮兵。清军炮兵阵脚大乱,士兵们西处逃窜,有的试图还击,却被骑兵的快马长刀斩杀。仅仅片刻之间,骑兵营便成功缴获2门克虏伯野炮,王元见势不妙,被迫南撤十里。战场上,硝烟弥漫,清军的旗帜倒下了一片,而革命军的战旗却在风中高高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革命军的英勇与顽强。
傍晚时赵倜不甘心失败,他红着眼睛,将豫军火炮推至极限射程,集中轰击东门。炮弹不断地落在城墙上,砖石飞溅,尘土弥漫,整个东门仿佛被笼罩在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中。张益抓住时机,果断下令调12门75mm野炮齐射。革命军的野炮怒吼着,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准确地落在清军炮兵阵地。顿时,清军炮兵阵地陷入一片火海,爆炸声不绝于耳,火炮被炸得粉碎,士兵们死伤惨重,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毛骨悚然。
随着夜幕的降临,激烈的战斗暂时停歇。战场上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伤者呻吟声。双方伤亡统计结果令人痛心:清军伤亡2872人,,其中包括豫军游击将军马德新,损失火炮19门;革命军伤亡1093人,东城墙遭受了永久性损毁,但防线依然坚如磐石。
当11月16日的朝阳照亮潼关城墙时,张益站在弹痕累累的东门楼上,用望远镜望向东方。他的脸上布满了尘土和血迹,眼神却坚定而炽热。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