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钢铁黎明:从玉门开始的工业远征 > 第 75章 第一次潼关之战

第 75章 第一次潼关之战(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钢铁黎明:从玉门开始的工业远征第 75章 第一次潼关之战

随着武昌起义的发酵,全国各省都纷纷光复独立

武昌起义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力量。本文搜:齐盛小说网 qishenpack.com 免费阅读起义的消息传开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新军、会党和立宪派人士也积极参与其中。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11月初,全国宣大部分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范围急剧缩小,

在这种危急形势下,清政府被迫重新起用老袁。1911年10月14日,清廷下诏起复老袁,任命他为湖广总督,负责统率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然而,老袁并未立即接受这一任命,而是提出了八项条件,包括军队编制、军饷拨付、用人自主等要求,11月1日,清廷解散皇族内阁,正式任命老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赋予他更大的权力以应对革命局势。清政府为了稳住局势,不得不接受这些条件。

老袁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迅速整合北洋军力量,组建了多支作战部队。他将北洋军分为多个军,分别由亲信将领指挥。这些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老袁派出北洋军精锐部队,沿着京汉铁路南下,迅速占领了一些战略要地,对武昌形成军事威慑。他命令第一军猛攻汉口,革命军虽顽强抵抗,但终因火力悬殊被迫撤离汉口,退往汉阳坚守。

在老袁对汉口用兵的同时还对陕西发动了攻势。

清廷令河南清军(豫军)与驻守洛阳的北洋军第六镇联合西进,意图夺回潼关、镇压陕西革命。

豫军由总兵赵倜率领,联合北洋军从洛阳方向西进,于11月初逼近潼关。

陆子安革命令张益率军驻守潼关,张益一边加固工事,一边整编西北革命军第三师。

豫军的前锋部队在进攻潼关时,遭到陕西革命军的顽强抵抗。张益指挥守军利用坚固的工事和有利地形,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成功击溃了豫军的前锋部队。

1911 年,华夏大地被革命的烽火所点燃,腐朽的清王朝在这熊熊烈火中摇摇欲坠,而潼关,这座素有“畿内首险”“西镇咽喉”美誉的雄关,在11月中旬成为了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场,清军与陕西革命军在此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11月14日拂晓,天色尚未完全亮起,寒风如刀子般割着人的脸颊。豫军总兵赵倜骑着一匹高大健硕的黑色骏马,神色冷峻严肃,与北洋第六镇标统王占元在潼关东侧顺利会合。一时间,军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烈烈作响,清军7000人的庞大队伍完成了战役集结。

赵倜麾下的豫军组成了主攻集团,共计4500人。士兵们身着厚重且略显破旧的棉衣,在这冬日的寒风中严阵以待。他们将24门火炮集中安置在东门外三里处,这些火炮炮身乌黑,冰冷的炮口首对着潼关,仿佛在向革命军宣告着清军的进攻决心。赵倜亲自挑选了800名悍不畏死的“敢死队”,为了激发他们的斗志,承诺每人赏银20两。这些敢死队员身绑炸药包,手持简陋的武器,眼中闪烁着贪婪与恐惧交织的复杂光芒,似乎在为这高额的赏银而心动,又对即将面临的生死考验感到害怕。

王元带领的北洋迂回支队共2000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他们携带着6门克虏伯野炮,悄无声息地绕至南侧太要镇。王元骑在马上,不断地观察着地形,时而皱起眉头思考,时而与身边的副官低声交流,心中谋划着如何以精准的火力覆盖潼关南门,给革命军来个措手不及,一举突破他们的防线。

另有500人的预备队,驻守在灵宝大营。大营内粮草堆积如山,武器弹药摆放得整整齐齐。士兵们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一旦前方战事吃紧或者补给线出现问题,他们将迅速出动,保障至关重要的京汉铁路补给线,为前线作战的清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面对清军的来势汹汹,陕西革命军第三师师长张益沉着冷静,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他率领着12000名还没有完成整编将士依托潼关天险,精心构建立体防御网。

前沿阵地部署了3个营,共1500人。工兵营的战士们日夜赶工,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心翼翼地制作自制触发式炸药包,一共埋设了200颗。这些炸药包就像潜伏在黑暗中的致命杀手,静静地等待着敌人踏入陷阱。他们还拉起了三道铁丝网,在间隔处巧妙布置了马克沁机枪,形成了交叉火力点。战士们隐藏在简易的掩体后,双手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死死地盯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城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