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金融投机 美梦破灭(2/7)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反败为胜第十七章 金融投机 美梦破灭
什么不寻常。巴林银行另一家亚洲办事处的职员事后说,”在电话里他显得生气勃勃,心情似乎十分开朗。”这位职员经常与李森在伦敦和东京会面,”他问我-近来好吗?-他以前从不这样问我,就象突然变了性一样。那天稍晚时我们再次交谈,此时他想必已经知道事情要发作,但他依然谈笑自如。我要他改变向我们通报的方式,他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要我告诉你我用哪只手写报告?”
月日那个交易日结束时,李森收拾起他的文件,走下楼梯,开始出逃。晚7时,他和老婆匆匆跳上一辆白色出租车直奔机场。当晚11时0分,他已从新加坡出境,住进了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一家宾馆。在他身后,具有年悠久历史的英国银行帝国已濒于崩溃,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破产。半个世界的银行将在恐惧中受到牵连,其余的半个世界则为之震惊。在他的办公桌上,是一张手写的便条,上面写着”抱歉”。
象巴林这样一家老字号银行,管理却如此糟糕,竟然在几周内便将高达10亿美金——两倍于银行的资产——在一场漫不经心的赌博中被一个人赔光,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该行在世界各地的员工同受其害,许多人正准备领取其年度奖金。在英格兰以外的巴林银行各机构,人们的护照被没收,公司信用卡已废止,工资也已停发,还恰好是在要交税的关头。巴林是负责经办英国皇室财务的银行之一(女皇陛下此次损失可能高达100万美元),其创始人时常夸耀其具有5个世袭贵族的血统,比中世纪以来的其他任何家族都要多,威尔士亲王是巴林家的曾孙。如今这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几天之后,巴林银行的特许经营状(p.l.c)已移交给一家荷兰企业国际荷兰集团(ing(}roup),作价为象征性的1英镑。
ing收购巴林,自有它的如
意算盘。不仅能取得巴林的国际性网络,立即开拓多个地区的业务,而且声名大噪,对于其经营的好处也无可限量。巴林出事后,曾有多家国际级的银行与英格兰银行接触,讨论收购的可能性。ing收购成功,立即向巴林投入资金6亿美元,虽然比起已涨至1{4亿美元的损失来少了点,但也足够让全球金融市场喘一口气了。在这次收购中,巴林期货公司、巴林证券新加坡分公司和东京分公司被排除在外,成了没人要的弃儿,可怜巴巴地等待着对它们的调查。
如此一家显赫的银行是怎样落到这样一个不光彩的下场?是由于管理不当还是蓄意破坏?是欺诈,还是那个叫做”衍生工具”的金融业务自身不可靠性的又一次证明?
从李森的朋友和同事们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篇有关傲慢和贪婪的故事。也许故事的开头就奠定了悲惨的结尾。
我们现在知道,在1994年中,另一家银行曾考虑雇用李森,但一家专业人才咨询的猎头公司在受托评价李森时却提出异议。李森的背景和业绩无可指责,该猎头公司只是”不信任他”。它提交的报告把李森描绘成”非常聪明但似乎有些浮躁,欠缺内在的深度……在你雇用他1年后,他也许会使你陷入一个很大的困局。”
在巴林银行那种”时时咬住牛屁股”的气氛中——这种态度破坏了巴林原有的坚强而又谨慎的文化——与森确实平步青云。九十年代初,巴林英国总部在其日本分公司一批新派经理的要求下开展了衍生金融业务——这是一种利用公众对股票的投机发展起来的平行的赌博方式,其中有些是直接与股票相对应的,如股票期货;有些则是间接的,如期权。衍生业务使巴林的日本公司赚了大钱,其头头——克里斯多弗·希斯成为巴林收入最高的经理。199年,希斯挂冠而去。其后的三年内,换了4任经理,无一胜任,李森的出现正好抓住了这一权力真空的时机。
1989年,李森在伦敦受雇于巴林银行,成为一名从事清算工作的内勤人员,其职责是确保每笔交易的入帐和付款。当巴林越来越多地卷入衍生业务,李森也参与进来。199年他被调职,专事疑难问题的处理,一会儿飞往印尼去建立分公司,一会儿前往东京协助调查内部欺诈的投诉。当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意图成为亚洲新兴金融业务的中心时,巴林也想籍此获取一席之地,而李森则受命组织一个班子去实现这一目标。起初他只是做他在伦敦干过的清算工作,其后,由于缺乏人手,他开始自己做起交易来。当时李森只有5岁,”不过那又怎样,反正大家谁都不懂这档子事,”李森以前的一位同事这样说。
不久李森就开始动用数以千万计的资金。1994年,亚洲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