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洪州遭劫,流寓浙东(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4/洪州遭劫,流寓浙东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事实上,从赵明诚被罢官,他们的厄运就已经开始了。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的世界随之坍塌,她的人生也由此急转直下。有很多学者习惯将清照的词作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南渡前与南渡后,前期词作以欢快明丽著称,后期词作则悲苦深沉。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划分法也不甚科学合理,但在李清照的人生中,赵明诚的去世,却是一道明晰的分水岭。
回首那几年间李清照的日子,她比赵明诚更苦。青州、东莱时期,赵明诚对她的冷漠给她感情上带来的打击不必再说,单说她一个中年妇人,冒着战乱中的重重危险护送赵家文物到江宁来与赵明诚会合,那一路上要耗费她多少体力心血?好在那时在奔波与凶险的另一端,有希望,有温暖,有赵明诚这个港湾等在江宁。在江宁一年多的岁月里,她也是忧时多,乐时少,再次袭来的婕妤之忧、思乡怀国之愁,如两座沉重的山压上她的心头。之后是明诚被罢,她把满腹的愤懑压在心底,同他一起踏上流亡漂泊之路。在路上连中间的一处停靠站都还没来得及到达,她就收到赵明诚重返建康城接旨病倒的消息。六七月的酷暑天,赵明诚打马狂奔,心头燃烧的是一份重返仕途的希望之火,李清照接到赵明诚的病中书,从水路一日夜行三百里往建康城疾奔,那是一份怎样的煎熬呵。再之后,是赵明诚病榻
前的绝望相守,是赵明诚弃她而去的杞妇悲深……这一连串的打击,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恐也难以禁受,何况她,一位年老体弱的老妇人?
料理完赵明诚的丧事,已是建炎三年闰八月,李清照也病倒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余又大病,仅存喘息。”赵明诚走了,他留给李清照的除了日夜扰心的思念之痛与沉沉的病体,再就是大批的文物器具。它们曾跟着他们夫妻二人从东京汴梁到青州到东莱、淄州,又跟着李清照一路渡江南下江宁。“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那些东西原本都留在建康城,没来得及安顿,危急的时局却容不得李清照再迟疑,哪怕她现在病得仅存喘息。
建炎三年闰八月,建康城已是危在旦夕,高宗皇帝偏安江南一隅的美梦再次被金人南下的马蹄声惊破。为缩小目标,仓促间他已提前把后宫嫔妃疏散到江西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等地。闰八月二十六,高宗离开建康向东南逃跑,二十八到镇江府,九月初二到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想象一下彼时的场景,都让人无比心寒。危险面前,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赵构,家国臣民、后宫嫔妃都可以抛下,一匹快马驮上他就亡命天涯去了。李清照一位年近半百的病妇,却要守着她一屋子的文物器皿绞尽脑汁。钱财乃身外之物,这样的道理清照不会不懂,可她放不下对赵明诚的那份承
诺。他走了,这一屋子的文物是他遗留给她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它们市值几何,那每一件文物金石刻上都镌刻着属于他们俩的记忆。
李清照当时虽在极度的虚弱中,但于危难中再次展现了她的勇气与睿智。彼时的皇上是金人的主要追击目标,跟着他们走肯定会更加危险。相对来说,隆祐太后一行则可能安全一些。赵明诚的妹婿李擢,彼时任兵部侍郞,正护卫着隆祐太后在洪州,李清照当即决定去投奔李擢。她找两位旧日部下押送着那批文物一路追往洪州,自己原本也想一同前往洪州,却由于临时有变,改随皇上逃跑的路线南下了。
李清照哪里想得到,那一次金兵来势汹汹,太后一行也被金兵紧紧盯上。金兵一路追到洪州,洪州守臣弃城逃跑到抚州(今属江西省),隆祐太后只得退到虔州去了。李清照的两位旧日部下到达洪州时,李擢和他的父亲都已经逃跑了。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彼时的南宋,除了少部分抗金人士在坚守,从皇帝到臣子,逃跑主义成了一种风尚。也就不奇怪为何金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从中国的最北端一路长驱南下,搜山捡海,直把南宋的天子赶往海上。
这年十一月,金人毫不费力地攻陷了洪州。
滚滚战火浓烟中,李清照冒死留存下来的那一大批文物书籍都化为灰烬,那是自青州战乱之后李清照第二次面对赵家大批文物遭劫,这样的结局已让
她欲哭无泪。
现在,李清照的身边只余下少许轻小的字画书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集子的抄本,还有《世说新语》《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夏、商、周三代大小立国重器定鼎十几件,还有南唐手抄书几箱。这些轻便之物,被李清照放在了卧室内,为方便病中阅读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