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5/清照忧国明诚失节

05/清照忧国明诚失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5/清照忧国明诚失节

上巳节的家宴,是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与家族亲人最后的一次大团聚,却是一次让李清照五味杂陈的团聚。宴会上的热烈与她内心的忧虑,如冰与火,扰得她日夜难安。徽、钦二帝还在北方的五国城受苦,以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廷统治者却似乎早已将他们抛诸脑后了,他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一路逃到扬州,不思收复故国,倒一意行乐。从那次家宴亲人们对她的态度上,她也明显感觉到,包括赵明诚在内的她的很多亲人,追求的也不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是一份无以言传的孤独与寂寞。

建炎二年秋,赵明诚已在江宁知府的任上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夫君的显达并没有给李清照带来多少快乐。赵明诚变了,变得让李清照越来越难以琢磨与理解。那个在淄州任上被当地百姓称赞的“素心人”,而今要做的再不是与民为邻,去深入民间了解民生疾苦,而是频频与同僚们酬和,去作“章台”之游,将一个深深的大庭院留给李清照独守。他还爱着他的金石收藏事业,且再不用为此典当衣物、节衣缩食,他有了足够的俸禄来支撑这份事业与爱好,可他做了一件让李清照极不舒服的事。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画的《萧翼赚兰亭图》,原为江南李后主的故物,周谷以与其同郡人谢伋携此图至建康,被赵明诚借去竟然不还。谢伋为赵明诚表亲之子,两家虽有亲戚关系,但这种夺人所爱的行径还是让李清照觉得心寒。这件事后被载入《嘉泰会稽志》中,该算是金石文物专家赵明诚收藏文物

史上的一个污点。

对时局的忧思,对家事的失望,天地茫茫,她却无处诉说。在那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李清照是浊世里的一股清流,她不愿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同流合污,急切地呼唤着英雄人物来救世,她无一日不在思念着她的故乡故国。更让她痛苦的是,连曾经与她有着“擅朋友之胜”的赵明诚也离她越来越远。也许就是在那样的情形之下,李清照才一次次冒雪登上江宁的古城楼吧,与其说她去觅诗,倒不如说她是去遣愁。

在李清照之前的四百多年,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登上古幽州台,仰天长啸:“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抒发的是一位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之情。那个登楼远眺、遗世而独立的男人的剪影,连同他的《登幽州台歌》被一起镌刻在后世读者的心上。再往前回溯,还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他十七岁避乱投依荆州牧刘表,满腹壮志,却因其貌不扬、体弱多病而不得重用。王粲也曾频频登楼,一曲《登楼赋》抒发的是思念故乡与怀才不遇的痛苦。在李清照的《漱玉词》中,她至少两次提到王粲登楼,一首是她在东京汴梁时所作的《满庭芳》,那时北宋尚在,她还在为着赵明诚爱情的游移而叹息,把自己锁在小阁里终日与梅相伴,只说“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第二次即为南渡江宁之后,她写下了这首《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黄。

人到中年,经历国破后的流亡之难,李清照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的王仲宣(王粲)。她亦如他一样,在一片萧瑟的秋意中日夜怀念着她的故国。小团茶、绿蚁酒、瑞脑香,那一份富贵荣华,都被思乡念国的心思给冲淡了。可她一介弱女子,叹息、痛苦、椎心泣血,又有何用?所以她只得安慰自己学学当年的陶渊明,把酒东篱,不负**黄。

李清照知道,在自己与赵明诚中间,已经有了一道越来越清晰的鸿沟。可她万万不曾想到,在他们即将离开江宁去赵明诚的另一个任职地湖州之前,还会发生一件大事,而那件事最终成了她后半生悲剧命运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再次把她的人生航向改变。

建炎三年二月,时局越发动荡,金兵奔袭扬州要擒获高宗。一片慌乱中,高宗仓皇渡江,经镇江府逃到杭州。彼时,在江宁知府任上干了一年多的赵明诚,再次接到朝廷任命,去湖州(今属浙江省)任知州。由江南重镇江宁的知府而改为湖州知州,也许不是赵明诚所愿,但皇命难违,他还是要为此做准备。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在自己将要离开江宁时,也就是建炎三年二月,江宁城竟然发生了一次兵乱,而那次兵乱直接影响了他的仕途命运。

御营统制官王亦,将京军驻江宁,谋为变,以夜纵火为信,江东转运副使、直徽猷阁李谟觇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