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4/上巳节的一次家宴

04/上巳节的一次家宴(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4/上巳节的一次家宴

隆冬飘雪的季节渐渐远去,江宁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这年春天,李清照的堂兄李迥带领族人长途跋涉来到江宁,欲投奔李清照同父异母的弟弟李迒,也顺便来看望李清照夫妇。彼时的李迒已经在朝中任职,虽不是什么显达之职,但位置也颇为重要,一直随皇帝左右。赵明诚作为江宁知府,更是一棵好乘凉的大树。李清照听到这个消息极为兴奋,那一两年间经历的种种,让她对家乡与亲人尤为思念。

正是三月,江南草长莺飞的时节,李清照向赵明诚提议在三月上巳节那天举行一次家宴招待李、赵两家族人,赵明诚欣然应允。

那应该是一次极为热闹且风光的家宴。赵明诚作为江宁的最高行政长官,家中的各种官窑瓷器及锦衾绣被一应俱全,其他各种用品也极充裕,招待百位来客都不成问题。

上巳节,今人俗称三月三,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据记载,春秋时上巳节已经流行。《论语》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写的就是当时上巳节的情形。上巳节那天,人们到河边沐浴,以香草熏身,以柳枝沾花瓣水点头点身,以去灾祈福。对于年轻男女来说,那一天还是郊外踏青春游,彼此传递心曲的好日子。宋代以后,理学盛行

,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的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但有些习俗仍在流传。《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上巳,上开金明池、金水河、琼林苑。……自元丰初,每开一池日,许士庶蒱博其中,自后游人益盛,旧俗相传,里谚云:‘三月十八,村里老婆风发。’盖是日村姑无老幼皆入城也。”在北宋灭亡之前,东京汴梁城的上巳节,从皇家到百姓,都极为重视。上巳节这天,皇家会开放金明池、金水河、琼林苑,与民同乐。

而今,面对家宴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清照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笑语喧哗中,她又想起往年的上巳节,在故乡明水,在东京汴梁,在青州的归来堂……那时,他们都还是北宋的臣民,在节日里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与自由。如今,他们也像西晋南渡诸人一样,在这样的风和日丽天宴饮相聚,座中却无人与南渡诸人一样对视流泪,只有欢歌笑语,把酒言欢。战乱纷纷朝不保夕的时代,与亲人久别重聚,这样的场景原本该让李清照欢喜开心,可不知为什么,她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等长筵结束,族人们都一一退去,面对一地的杯盘狼藉,李清照心里的忧伤几乎潮水般涌上来,把她整个吞没……

那个夜晚,她几乎一夜无眠。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

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三月,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却也常常是让文人雅士伤春伤怀的季节。漫漫三月长夜,李清照的“恹恹欢意少”又是为哪般?她的忧伤,不是寻常妇人的闺中春怨,她忧的是她的故国,想的是她的“长安”。“空梦长空,认取长安道。”长安道依旧在,故国也该是花光月影共相照的春天,然而故国已不复存,已在金人的践踏之下。她盼望朝中有王导、刘琨那样的志士,来举起收复失地的大旗,但现实让她如此焦灼失望,她听到的是一片莺歌燕舞,一片求和议和声。在那些笑脸、那些声音里,就包括她最亲近的人——夫君明诚、弟弟李迒。对于她写出的那些寄寓收复失地的希望的诗句,他们表现得极为反感和冷漠。他们与李清照不同,他们是皇帝委以重任的人,对皇帝的逃跑妥协即使不十分支持,也要表示理解服从。李清照的那番直言,无异于直接向当朝挑衅,他们又如何会喜欢?

人去席空,杯盘草草,醇美的酒气、果香还在空气中弥漫。这是一次成功圆满的家宴,他们该是打发得每一位族人都欢天喜地。赵明诚也颇为心满意足,那样盛大的场面极

大地满足了一个官场男人的虚荣心,他已沉沉睡去。

静寂无声的屋子里,只有李清照一人呆坐案前。

一面菱花镜,映照出的是李清照不再年轻的脸。那一脸的沧桑,那满头飘霜的发,还有眼角堆积的皱纹,让原本的忧伤越发浓烈。这个老妇人,陌生得连她自己也有点不认识了。恍惚中仿佛又回到数年前的东京汴梁城,在赵府她和赵明诚的闺房里,她将那朵含苞带露的大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