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4/上元灯火阑珊处

04/上元灯火阑珊处(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4/上元灯火阑珊处

东京太学,那个时代国家的最高学府,也是为国家培养官员与人才的重要机构。能入太学读书的自非一般贫寒子弟,他们或为当朝王公贵胄的亲属,或是与他们有姻亲的亲戚。李清照的堂兄李迥,得清照父亲李格非的照拂,十几岁即从故乡明水来东京,进入太学读书。正是在那里,他认识了金石才子赵明诚,也在无意中成就了一段千古佳缘。

那天正是太学放半月假的日子,李迥照例踏进有竹堂的大门,来找叔父李格非指导诗文,也顺便来看看他的小堂妹。李清照放在父亲案上的那两首小词,就这样被李迥第一个发现。捧读着纸上墨迹还未干透的两首小词,这个太学生着实被震撼了。堂妹的才情,他是知道的,但这样清新绝妙的小词出自她的笔下,实在让他想不到。他趁清照不注意,悄悄抄录下那两首小词带走了,他要把它们带到太学,去让那些自诩才高的太学生们见识一下。

当李迥把那两首隐去了词作者姓名的小词带到太学,果真在同学当中引起一片喧哗骚动。在那些太学生们看来,那两首小词,词句如此清新自然,技艺又如此圆熟,绝非词坛新秀所能炮制。“是

苏轼的。”“秦观的吧。”太学生们摇头晃脑,纷纷猜测,李迥不说是,亦不说不是,只用一抹神秘的微笑回应他们。

嬉闹喧哗的人群当中,只有一位太学生一直盯着那两首小词,默默地吟咏发呆……

他就是太学生赵明诚。

是冥冥中的心有灵犀,还是他异于常人的敏感?不知为何,读那两首小词之际,他的眼前浮现的却是一张灯火阑珊处一闪而过的少女的脸。

是的,他们应该在哪里见过。

是那一年的上元灯节。

从正月十四晚张灯预赏开始,直到十六日收灯结束,那三日,是整个东京汴梁城人们倾城出动狂欢的日子。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曾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东京城的上元节,可见这个节日在当时的隆重。上元节这一天,无论是贫寒人家的女儿,还是富家的千金小姐,都会找出自己最为心仪的服饰,盛装出行,赏灯游乐。

彼时的东京大相国寺,是所有重大节日都绕不开的一个去处。这个东京城内最大的寺院,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创建寺院,初名“建国寺”。唐睿宗时,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

位,唐睿宗将“建”改为“相”,并赐“大相国寺”匾,自此大相国寺声名显赫,此名称一直沿袭下来。“大相国寺天下雄”,在彼时的北宋,大相国寺历经几代帝王的修整重建,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它不但是“皇家寺院”,帝王们频频巡幸,也是百姓们节日庆典祭祀的最佳去处。

元宵夜,相国寺里一片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赵明诚在人群中穿梭流连之时,蓦然抬头,就看到前面不远处的那位少女,她正站在一张诗牌前凝神静思,十六七岁的模样,一身贵族小姐的打扮,可那袭华衣丽服却挡不住她身上那股天然的清丽气质。一片喧嚣中,他的世界里突然安静清凉。他看得痴了呆了,直到她蓦然间抬起头,两人的目光穿越那夜的灯光在夜空中怦然相遇。或许发现了自己被关注,倏忽一闪,那个靓丽的身影便隐入了人群之中……

如今,看到这两首被隐去了词作者姓名的小令,赵明诚竟一下子想到了上元节那惊鸿一瞥,那个从他眼前一闪而过的少女身影……这样清新又充满热情的词作,没有真切的生活体会怎能写得出来?又怎会出自欧阳修、秦观等人之手?它应该是属

于那个站在诗牌前凝神的少女的。

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那一年,他当是二十岁左右,对一个男孩子来说,已到弱冠之年,也到了该娶妻成家的年纪。彼时的赵明诚,作为当朝中书舍人兼侍讲赵挺之的三公子,又是生得一表人才的太学生,是多少有权有势有钱人家的女儿欲攀附巴结的对象。他却不急不躁,堂堂金石才子,一般的庸脂俗粉又哪能入得了他的眼?

上元节灯市上归来,赵明诚多了一份莫名的心事。他心底那个属于爱情的角落,隐隐荡起一阵涟漪。

而今同学李迥拿到太学来的这两首词,更是搅动一池春水,引他浮想联翩。其实,要知道两首词作的原作者,倒不是难事。他与李迥是同学加好友的关系,想打听到真相并不困难。当他听李迥说那两首词确是出自一个女孩子之手,那个女孩还是他的堂妹之时,赵明诚的欣喜自是不难想象。他的感觉是对的,他在上元节偶遇的那个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