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2/湖山胜地,文明之乡

02/湖山胜地,文明之乡(1/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2/湖山胜地,文明之乡

有一眼清泉,已默默地喷涌了千年,泉水自出口处汩汩流出,漫石穿隙最终层叠而下,淙淙终日如漱玉之清音。有一位佳人,曾在垂杨深处临泉梳妆、赋诗吟词。那一年,手捧书卷的少女读到《世说新语》里“漱石枕流”这四个字,眼眸瞬间被点亮,她要给自己天天光顾的清泉取一个名字——漱玉泉。

“漱玉泉”从此名扬千古,也留下了一桩结不了的公案——漱玉泉到底身居何处?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南侧有一漱玉泉,章丘百脉泉公园清照园内也有一漱玉泉,它们都被称为清照年少时临泉而赋的那一眼。而今,随着相关资料被不断挖掘与完善,这一笔墨官司已基本尘埃落定。清照的漱玉泉,不在济南,而在她的故乡章丘明水。

位于鲁中大地上的章丘,西北连黄河,向南依泰山,其中大部分地区属小清河水系,东南部少数山区属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绣江河、东巴漏河、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密布的河网,四季分明的温带季风大陆气候,给章丘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虽处在北方干旱之区,但那里却自古是稻香鱼肥之地。

从济南市向东,距市区五十公里,就是章丘市政府驻地章丘市,它也是济南下辖的唯一一个县级市。这个人口百余万的县级市,被誉为北方的“小泉城”,济南五大泉群之一的百脉泉即位于此市的百脉泉公园之内。元代《齐乘》中称:“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泉与济南趵突泉,皆为泰山山脉北部群山暗流汇聚而成,它们一个在西边的泉城济南为魁,一个在东边的小泉城章丘为冠,是中国北方大地上两大齐名之泉,更因与李清照扯不断理还乱的关联而倍受世人关注。

与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趵突泉不同,百脉泉则以“百脉寒泉珍珠滚”而闻名。

池水冬暖夏寒,池底数不清的水泡缓缓浮上水面,好似晶莹剔透的串串珍珠自水底翻滚而来,故而得名。百脉泉泉水旺盛之时,满池碧水盈盈,珍珠滚滚。水中疏疏朗朗的水藻,池壁上的经年苔藓将池水染成碧玉。池中锦鲤成群,在长藻碧水间优游穿梭。泉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镶嵌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楹联、花卉石刻。泉边上更是游人如织,有说不尽的生机。

明代进士、著名戏曲家李开先当年游历百脉泉,于《游百脉泉》诗里言:

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

清代雍正年间章丘秀才焦诜曾也曾赋《百脉泉》来盛赞家乡的活泉:

方池半亩水盈盈,萍藻交横彻底清。万颗珠玑时沸涌,一天星斗自空明。绿筠雨过色偏好,黄稻风来香细生。应识寒泉分济脉,倚栏闲自洗茶铛。

章丘秀才笔下的百脉泉,静中更多一份世外桃源一般的清幽。只是到了现代,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对大自然的开发越来越无度。据说因为章丘南部山区开矿挖断了泉脉,喷涌千年的百脉泉曾一度干涸,好在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关井保泉、地质保泉、拦蓄保泉、调水保泉和科学保泉等措施,动用资金上千万元,停止喷涌达九百零九天的百脉泉才得以复涌。

而那一片湖,那一片让少年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的湖,并不是大明湖。九百多年前,它叫莲子湖,它不在今天的泉城济南,而是在章丘明水。章丘大地上一眼又一眼的活泉从地下汩汩流出,汇聚成那片波光浩渺的湖——莲子湖,被后人景仰祭祀的藕神正从那千顷碧荷红莲中荡舟而来。

“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疏布。远望之者,若蛛网浮杯也。”那一片湖,正是童年、少年时的李清照常常光顾的地方。那时的莲子湖一带,浅水稻溪淙淙,

沼泽芦荡密布,水村渔舍俨然,更有满湖的渔船往来渔歌互答,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素以奇秀著称的华不注山,拔地而起,“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矗立于明净的水泊之中。远远望去,此山似是湖中盛开的莲花骨朵,盈盈碧波簇拥着一朵硕大的绿荷,华不注山倒映在湖中,湖山相映,难怪彼时的小清照频频流连沉醉于故乡的山山水水中。

1084年前后的章丘明水镇,除百泉喷涌,河湖密布,有着天然的自然胜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是一处亦城亦乡、亦商亦农且尊师重教的地方。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历来为礼仪之邦。明水镇,曾以“三山不显,三水不露”而闻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