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挺经 > 第十六诀自强

第十六诀自强(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挺经第十六诀自强

,不能被洋人看不起,等等。

曾国藩的这些举动,完全是出自“既要利用洋人,又要积极防范”的考虑。这从几件事上就能说明。

一、争回中国海军大权。

1861年底,为了自强,也为了发展水师,曾国藩向清政府上奏疏,称要购置外国船炮,建立近代化海军。在奏疏中,他特别指出,这支舰队必须“操纵自

如,指挥由我”。每只船上只能“酌留外洋三四人,令其习枪习火”。

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受托承办此事,并违背清政府的旨意,擅自和英国皇家上校谢拉德·阿斯本签订了合同,规定由阿斯本担任舰队总司令,阿斯本只执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而不执行“经由其他途径传达之任何谕旨”。阿斯本认为不能满意的命令,李泰国也答应拒绝代为中转等,完全暴露了他们企图控制中国海军的阴谋和野心。

面对合同里“事事欲由阿斯本专主,不肯听命于中国,尤为不谙体制,难以照办”的字眼,清政府当然不愿意,要舰队归中国政府管辖,阿斯本则坚决拒绝,还称如果让舰队归中国政府管理,他情愿把舰队带回英国,他的主张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此时南京即将收复,舰队之事迫在眉睫,清政府准备妥协。

如果真让洋人控制舰队,中国只是名义上的管理人,那真是奇耻大辱。曾国藩坚决反对,他说:“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又逼处可怯之地。”

同时,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要么“赶紧拨给薪水经费,责成阿斯本迅速带回本国,并将狡诈的李泰国趁势革退,不准其干预中国事务”;要么所购的七条船中,“酌拨数船,与阿斯本统带,配用洋兵。拨数船与蔡国祥统带,配用华兵”。

英国人最终答应了曾国藩的第一个方案,清政府只得将新购的船退回,白白“赔偿”阿斯本一万两白银。

不过,虽然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但却也打消了英国人企图控制中国海军的野心。从这点来看,曾国藩的主张还是正确的。

知道了水师的来之不易,知道了强大的装备是自强的标志,曾国藩在创建水师后,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撤掉水师,并且不断对水师进行强化。这实际也是他主张“自强”的做法之一。

二、改革军制,发展军工业。

1868年,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不需要带兵,但他依然抓紧练兵,并对绿营兵制进行改革,同时还学习造船制炮技术,发展军事工业。

湘军军制的改革当时非常成功,所以曾国藩也便想让绿营仿效湘军的营制、营规、饷章等项进行改革,废除绿营旧日的烦琐礼仪,改变曾经的衙门习气。

从此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无私,以及对清政府的忠诚。也正是由于他进行的全国

的军事制度改革,才让整个清军的面貌有了改变,其作战能力也有了大大提高。

对于洋枪洋炮的威力,曾国藩早有领教,所以他对洋炮的购置可以说不惜血本,他觉得,当敌人发出“又有西洋之落地开花炮”的惊呼时,才是清军自强自立的时候,这时候的清军还怕农民起义军吗?说不定连洋人都不怕了。

为了大力发展军工业,1871年,曾国藩上《复陈夷务折》中说:“十八行省当中,滨海者六,滨江者三,合之奉天共为十省,皆洋船指顾可到,皆膏腴之地也。前任江苏抚臣丁日昌曾与臣言及防海之道,数省当合并办理。直隶、山东归并设防,而以直隶主政。……沿海七省共练陆兵九万,少者一万,多者或二万或一万数千。沿江三省共练陆兵三万,或各统一万,或小有参差。闽省前经奏明,成造轮船十六号。将来沪厂亦须造十六号,各以数号为水师兵船,其余以为货船。平日租赁商贾听装货物,有事则装载陆兵,互相救援,南北江海十省,均不过数日可到。以陆兵为御敌之本,以轮船为调兵之具,海道虽甚遥远,血脉仍极贯通。十省之中,主持防务者四省。枪炮、子药、米粮、杂物,四省多为存储,六省亦各有存储。一遇调兵,则各件皆有轮船运之同行。平日无事,即用轮舟载货,各省习惯而渐成自然,出洋如履庭户。洋人长于水师,断非中国所能及。至其陆军野战,则淮勇前在苏沪亦常与洋将洋兵角逐争胜,尚非殊绝不可及者。若能多练陆兵,而以舟轮装载驰援,各自举重若轻,驭远如近,似亦制敌之方,此臣妄拟规划全局之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