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挺经 > 第十四诀整军

第十四诀整军(1/10)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挺经第十四诀整军

【原文】

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之为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弛,殆不知所底止。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昔宋臣庞籍汰庆历兵八万,遂以大苏边储;明臣戚继光练金华兵三千人,遂以荡平倭寇。今日论兵正宜法此二事。

兵者,阴事也……无论其败丧也,即使幸胜,而死伤相望,断头洞胸,折臂失足,血肉狼藉,日陈吾前,哀矜不遑,喜于何有?故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此所以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兵事之宜惨戚,不宜欢欣,亦明矣。

【译文】

医生在治疗痈疮病人的时候,对于病情严重的会将其身上的腐肉剜掉以便长出新肉。今天军队中品行低劣、身体瘦弱的士兵,就应该将他们淘汰,这就好比剜掉病人身上的腐肉一样,然后对士兵严加训练,以便能够催生新的战斗力。不遵循这两条原则,我们军队的素质就会下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停止。建立一些法规不难,难就难在执行上。凡是制定的法规,都必须实实在在地去执行,而且应该形成常态。

以前宋朝的臣子庞籍淘汰了庆历兵八万,于是边境军费大大减少;明朝臣子戚继光训练了金华兵三千,最后荡平了倭寇。今天我们谈论整军,就应该借鉴这两件事。

用兵,是很冷酷的事……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即使胜利了,看着死伤无数、缺头洞胸、残肢断臂、血肉模糊,每天都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哀戚不已,又有什么可以高兴的呢?所以在军队中也不应该有欢欣鼓舞的气象。有欢欣喜悦情绪的,不管是高兴,还是骄傲轻敌,终归也会失败。田单在即墨的时候,将军抱着必死的决心,士兵也没有了生的愿望,因此他们才会击败燕军;攻狄人的时候,身着华丽的服饰,不断驰骋在淄渑两地,只有生的乐趣,没有赴死的心思,鲁仲连就预言他们不可能取胜。用兵打仗的事应当有凄惨的准备,不应有欢欣的妄想,也是很明了的。

【点评】

所谓“整军”顾名思义就是整治军队。

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之父,他既能创建湘军,又能统领湘军打仗,而且还能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可见他的治军能力是非常强的。

湘军取代了曾经没有战斗力的绿营军,曾国藩创建的军制也直接被李鸿章的淮军继承,甚至可以说,是曾国藩的整军,军制改革,才让湘军成为一支颇有战斗力的军队的。

从曾国藩的一生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在湖南时的幼年和少年时期,此时的他只懂得看书、考取功名;第二阶段是他到翰林院做官时,此时的他更多的是在修身和钻研古文诗词;第三阶段是他办团练,创建湘军陆师、水师,统兵作战时期,此时的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治军上;第四阶段是他做两江直隶行政长官时期,此时的他已近晚年,但却也为洋务运动做出了贡献。

纵观他一生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最辉煌的还是他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做统帅、打仗、治军的阶段。

而在曾国藩的治军阶段,又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离开北京,在湖南办团练时期,此时的他,对治军还是比较茫然的;第二阶段是他创建湘军陆师、水师时期,此时的他,对治军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第三阶段是湘军陆师和水师创建完成后,此时的他开始了对湘军进行日常管理、训练,真正开始进入整军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后,此时的他,因为成功更加自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事改革,以图建立一支较强的国防力量。

下面从他整军的四个阶段来分析。

一、办团练。

团练是清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弱”的一部分,是散布在农村的地主乡团武装,属于民兵性质,不属于正规军。

清朝的武装力量是由兵、勇和团练组成的。而“兵”属于有编制的国家军队,它又是由“八旗”和“绿营”两部分组成;“勇”是国家在需要军备力量时,临时招募的官勇,属于有事招“勇”、无事“退”勇的状况。不过“勇”虽然属于非常备武装,但军费也出自国库。

军费出自国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