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挺经 > 第十一诀纳言

第十一诀纳言(1/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挺经第十一诀纳言

【原文】

非十分虚心,人不肯轻说一字。四月十一日弟函颇有拒谏之意,施之于兄,兄当如常规诲;施之于他人,则拒人千里矣,慎之慎之。

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也,切勿存一自是之见,须在善理人才、多纳善言上下功。

古之君主有谏臣,吾有诤弟。余近来官高名显,时患无善言相规。若弟能随处谏兄,庶几可免于颠危!大凡居高位之人,无不因自是而败,无不因恶言而败。

【译文】

不是十分虚心,别人绝对不会劝你一个字。弟弟你在四月十一日寄来的信,信里有拒谏的意思,你不听为兄我的劝谏,可为兄我还是和平常一样劝你;若你不听别人的劝,则会拒别人于千里之外,你可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地位高却资历浅的人,通常在容貌上会表现出温顺谦恭,谦虚忍让。天底下的事,我们不知道和不能预料的事太多了,千万不要存在自以为是的想法,你必须在培养和选拔人才上下工夫。

古代的君王都有他们的谏臣,我也有敢于直言的贤弟。我近来官位高名声大,时常缺少善言直谏的规劝。如果贤弟能随时随地劝谏为兄,那么我也许就能避免摔大跟头了!大凡身居高位的人,无不因为自以为是而败,无不因为不愿听不好的话而败。

【点评】

大凡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非常善于用人,而善用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将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一个人,即使有惊人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并且还遇到了良机,但这也只能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个人的智慧、胆略等都是有限的。所以纵观历代伟人圣人,无不善于学习、借鉴别人和利用别人。当这些人的智慧汇集到一起,这些人的智慧也就成了他的智慧,这些人的胆略也就成了他的胆略,这些人的力量就成了他的力量,于是,这个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强大了。

曾国藩说:

“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而这些朋友能让其成功的,也就是他们的好的建议和意见。

曾国藩的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他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向幕僚们征求意见,在遇到大事决断不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他经常鼓励幕僚们建言献策,所以他们也会主动向他投递条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而曾国藩也总能从他们的言语中受到启发。

凡是有人向他进言,对的他都会采纳,即使不对也不会马上予以驳斥。在安徽祁门时,他还在官署衙门设置意见箱,让大家踊跃建言,多向他提意见。

每到晚上,他都会取出意见箱里的信进行察看,遇到好的建议和谏言,他就高高兴兴地接受。所以凡是读书人来求见的,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都会见。遇到别人批评自己,只要批评得对,他也会欣然接受。

就是他的学生李鸿章直言,说他“儒缓”,即遇事胆小、谨慎太过、迟缓、效率低下,曾国藩听了也不生气,而且还会自己反省。

正是因为他谦逊的态度,成就了他,下面就说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次纳谏。

第一是纳郭嵩焘言:创建水师。

曾国藩正是因为创建水师,才让湘军名闻天下,也在那时候才真正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可以说,创立水师是曾国藩初期成败的关键。

不过,这次创建水师,也得益于曾国藩的善于纳言。

当时的清王朝正被太平天国逼得惶惶不安,曾国藩接受了咸丰帝的上谕,去团练乡民。在他创建湘军的时候,他的幕僚郭嵩焘看出太平军的水师非常强大,直接控制了长江水面,即使曾国藩练的湘军再厉害,面对太平军的水师也只能在岸上望洋兴叹。

颇有眼光的郭嵩焘觉得若要和太平军一争高下,必须先建水师。郭嵩焘并没有直接把这个想法告诉曾国藩,而是说给了江忠源,江忠源又告诉了曾国藩。曾国藩一听,这个

主意好啊!

于是马上上疏皇上,说了创建水师的想法。咸丰帝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曾国藩一边筹建湘军水师,一边准备造战船,买洋炮。

经过一番忙碌,在咸丰四年初的时候,湘军水师有大小船只三百多只,大小门炮四百多门,水师初具规模。最终,曾国藩凭借自己的湘军和水师,打败了太平天国。

第二是纳陈士杰言:湘潭大捷。

1853年,太平军将湘军王鑫部围困在岳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