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孟子第52章
注释】
①易:治也。②畴:耕治之田。③税敛:税收。④胜:读升。尽也。⑤菽:豆之总名。
【译文】
孟子说:“整治他们的田地,减轻他们的税收,便可使人民富足。叫他们饮食有定时,用度须合礼,金钱就可以用不完了。人民没有水火便不能生活,但在天黑时敲人家门,讨取点水火,没有人不肯给的,因为水火太多了。圣人治理天下,要使人民的豆米都像水火一样多。到了豆米多得像水火,人民那里会做出不仁的事呢!”二十四孔子章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①而小鲁。登太山②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③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④。日月有明。容光⑤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⑦。”
【注释】
①东山:鲁城东之高山。②太山:即泰山。③难为水:“为”。犹“谓”也。“谓”,言也,说也。“难为水,难为言,即难言水,难言言。④澜:水中**也。⑤容光:小卻也。⑥科:坎也。⑦不成章不达:朱注:“成章,所积者厚,而文章外见也。达者,足于此而通于彼也。”
【译文】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鲁国小了;登上太山,就觉天下小了。所以见过大海的人,难和他谈水;游学于圣人的门下,就难和他讲论学问了。看水有个方法,必看它从源头流出壮阔的波澜;日月的光明,只要有隙缝容纳的地方,必定能够照射到。流水这样的东西,不注满了低洼的坎坑它是不会向前流进的;君子立志求道,不积厚到文章外现的时候,就不会通达到圣人的境地。”二十五鸡鸣章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①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②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③也。”
【注释】
①孳孳:同“孜孜”。有勤勉意。②蹠:同跖。盗跖也。为古大盗之通名。史记伯夷传正义曰:“黄帝时大盗之名。”又以为柳下惠之弟,为天下大盗。③间:谓相去不远,所争毫末也。
【译文】
孟子说:“鸡叫就起来,马上勤勉地去做善事,这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来,马上勤勉地去谋私利,这是盗蹠一类的人。要明白舜和盗蹠的区别,没有别的不同,只在行善和谋利之间去分辨就是了。”二十六杨子章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②;摩顶放踵③,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④。执中为近之⑤;执中无权⑥,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⑦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注释】
①杨子取为我:杨子,战国时人。名朱,字子居。列子有杨朱篇。或云后于墨子,尝与墨子弟子禽滑厘辩论,其说在爱己,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取为我”,朱注:“取,仅足之意。取为我者,仅足为我而已。不及为人也。”②墨子兼爱:墨子,战国鲁人,名翟,尝为宋大夫,为墨家之祖。朱注:“兼爱,无所不爱也。”③摩顶放踵:趟注:“摩突其顶,下至于踵。”“摩突”,摩秃也。“放”,至也。④子莫执中:朱注:“子莫,鲁之贤人也。知杨墨之失中也,故度于二者之间而执其中。”⑤近之:近于道也。⑥执中无权:朱注:“权,犹锤也,所以称物之轻重而取其中也。执中而无权,则胶于一定之中而不知变,是亦执一而已矣。”⑦贼:害也。朱注:为我害仁;兼爱害义;
执中者,害于时中;皆举一而害百者也。”
【译文】
孟子说:“杨朱是抱定为我的主义,即使拔一根毛,便有利于天下的,他也不肯做。墨子是抱定兼爱的主义,就是摩秃头顶,脱光脚陉毛,只要有利于天下的,他就去做。子莫是执中主义,执中,似乎近于道了,但是执中没有权宜之度,也是同那执守一偏之见一样。为什么嫌恶执守一偏的人,因为它伤害了中正道理,举着一端,便废了百端。”二十七饥者章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①,则不及人②,不为忧矣。”
【注释】
①“饥者甘食”至“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朱注:“口腹为饥渴所害,故于饮食不暇择,失其正味。人心为贫贱所害,故于富贵不暇择,而失其正理。”②不及人:谓贫贱也。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什么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