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孟子第40章
三象日章
万章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①之。何也?”孟子曰:“封②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③,放欢兜于崇山④,杀三苗于三危⑤,殛鲧于羽山⑥: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⑦,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⑧焉,不宿怨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⑩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注释】
①放:逐也。②封:古之王者建诸侯与土地而立国曰封。③流共工于幽州:“流”,五刑之一,安置远方,终身不返也。“共工”,水官名。以官为氏。幽州,古十二州之一,在今河北及辽宁等。④放欢兜于崇山:欢兜,尧之臣,以与共工朋比为恶,舜放之于崇山。崇山,山名,在今湖南大庸县西南。⑤杀三苗于三危:“杀”,朱注:“杀其君也。”三苗,古国名。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焦循正义以杀为“异”之假借字,弑,放也。今不从。⑥殛鲧于羽山:“殛”,诛也。鲧,禹父名。羽山,山名,在今山东蓬莱县东南。⑦有庳:地名。⑧藏怒:谓藏匿其怒。⑨宿怨:谓留蓄其怨。⑩象不得有为于其国:故谓之放:朱注:“孟子言象虽封有庳之君,然不得治其国,天子使吏代之治,而纳其所收之税于象,有似于放,故或者以为放也。盖象至不仁处之如此,则既不失吾亲爱之心,而彼亦不得虐有庳之民也。”源源而来:源源,若水之相继也。来,来朝觐也。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朱注:“不及贡,不待诸侯朝贡之期也。以政接于有庳,以政事接见有庳之君也。盖古书之辞。而孟子引之,以证源源而来之意,见其亲爱之无已如此也。”
【译文】
万章问道:“象,每天拿杀舜当件事做,等到舜做了天子,不过把他放逐出去,这是什么意思?”孟子说:“是封他的,别人误作放逐呢!”万章说:“舜流徙共工到幽州,放逐欢兜到崇山,杀三苗在三危,斩鲧在羽山。定了这四人的罪,天下的人都心服。这是因为惩罚不仁的人。但象也是个最不仁的人,还封他有庳的地方,这有庳的人民有什么罪呢?有仁心的人,难道如此吗?在别人不仁便杀他,在弟弟不仁便封他。”孟子说:“仁人对待弟弟,不藏蓄怨恨在心里。只知道亲爱他罢了。亲他,就想他尊贵;爱他,就想他富有。封他到有庳,正是使弟弟尊贵富有的意。若是自身做了天子,弟弟还是平民,怎能说是亲爱他呢?”万章说:“请问‘有人说他是放逐,’是什么说法呢?”孟子说:“舜虽封象。他在他的国里不能有所作为,另派官员替他治理,不过仍还给他贡物和赋税,所以旁人说他是放逐。这样,他还能虐待有庳百姓吗?虽然是如此,舜因为想念象,所以叫他源源不断地来朝见。古书上说:‘不待诸侯朝贡的日子。就随时接见那有庳的国君。’就是说这件事啊!”四咸丘章
咸丘蒙①问曰:“语②云:‘盛德之士③,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④。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⑤哉,岌岌乎⑥,’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⑦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⑧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⑨;百姓如丧考妣⑩。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
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有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忠,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注释】
①咸丘蒙: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