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0章 千家诗14

第30章 千家诗14(2/8)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第30章 千家诗14

色中旌旗在飘动。而\"沙场烽火\"、\"海畔云山\"二

句又进一步烘托了蓟门的环境。这五句有实写,有虚写;有

声音,有色彩;有近景,有远景。给人们一种鲜明的层次感

和纵深感,充分写出了蓟门一带壮美的山川形势和强大的

国威、军威,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尾联

是抒情,表示了自己爱国的意愿和抱负。全诗从\"望\"字生

发开去,落笔在军事上,写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

三顾频烦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

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⑧泪满襟。

【注释】

①蜀相:指诸葛亮。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

诸葛亮为丞相,故称。②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为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所建。③锦官城:代指成都。注已见前。柏

森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

是诸葛亮亲手栽种。④空好音:徒然有悦耳的声音。⑤这句是

指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刘备曾三次登门请教振兴汉室的事情。三顾:

三次拜访。频烦:多次地烦劳。天下计:指统一天下的谋略。⑥这

句称颂诸葛亮先后帮助刘备、辅佐刘禅的忠心。两朝:指蜀先主刘备

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是开创基业,济是匡济艰危。老臣心:指

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⑦这句

是指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没有成功而病故的事。陈寿《三国志·蜀

志·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统率大军,

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⑧英雄:指

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解说】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

甫结束了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生活,

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绝

唱。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诗人痛感朝廷缺少象诸葛

亮这样的匡时济世之才,所以在《蜀相》中表现出对开创基

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和推崇的感情,反映了他渴

望革新朝政的政治热情和进步思想。首联自问自答。”寻\"

字除表明是专诚来访,还透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

缅怀之情。颔联写祠堂内景。”自\"、\"空\"二字下得好,既含

有碧草与黄鹂并不解人事变迁和朝代更替的意思,又慨叹

人们对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事业有所遗忘。颈联以议论入

诗,并不失情韵,正如清人浦起龙所说:“句法如兼金铸成,

其贴切武侯,亦如熔金浑化。”(《读杜心解》)尾联表明对诸

葛亮事业未成的无限痛惜之情,感情真挚动人,收束得既有

精神,又有余味。这首诗成功地描绘出丞相祠堂的特定环

境,准确地选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碧草和隔叶的黄鹂这

些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寂静、肃穆的氛围,

借以表达诗人凭吊前贤的心境。此外,颈联高度概括也是

本诗语言的一个特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③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④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⑥,便下襄阳向洛阳⑦。

【注释】

①官军:唐朝政府的军队。河南、河北:指黄河南北的相、卫、恒、赵

莫、幽等州。②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这里指梓州。蓟北:今河

北省北部。当时曾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老巢。③却看:犹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