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96 章
春秋时期,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主,还会讲“以德绥诸候”,还会“退避三舍”;到了战国时期,“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列传)风光的是像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像孙膑那样的兵家。但苏秦、张仪那样的人,既无固定的政治信念,更不相信政治中应该有道义和价值的位置。苏秦先到秦国游说连横不成,才东走六国策划合纵;张仪在东方诸侯中没有找到机会,才西入秦国游说连横。苏秦曾对赵王说,一个人就算是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但有什么用呢?孙膑用兵,先是以围魏救赵而有桂陵之役,后又以围魏救韩而有马陵之役。后世常称道其用兵艺术之高,却不细究,围魏并不曾救赵,也不让韩人感德。战国初期,齐国还是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孙膑在齐,并不曾让齐国的政治向上提升。
在战国中期,孟子还坚持仲尼门人不道齐桓、晋文之事,他的学说跟孔子一样无人问津。至战国末期,荀子开始讲“用兵攻战之本”。但他说,“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资治通鉴》卷六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概言之,技术性的力量不如制度性的力量,制度性的力量不如价值性的力量。但这样的话,同样没有人听得进去。
六国相互攻伐,除纵横家们讲的利害二字外,既无恒定的政治目标,也无恒定的战略目标。其实他们并不清楚国家的利益到底何在。此间的秦国,经由商鞅变法,改造成了一个注定扩张的战争机器,秦开始了持续六代的兼并六国的进程。六国逐渐削弱,秦国日益强大。
战国末年,孔子的六世孙子顺曾无可奈何地说,不出二十年,天下将为秦所吞并,但“秦为不义,义所不入。”(《资治通鉴》卷五 周纪五 周赧王五十六年)齐人鲁仲连也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资治通鉴》卷五 周纪五 周赧王五十七年),如果秦称帝,他宁愿蹈东海而死,也不愿做秦之民。
子顺、鲁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