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43 章

第 43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43 章

一场殊死的搏杀。但是,他们实在是太高估了关羽的帅才。

江陵虽然被袭,但关羽的军队基本完好无损。吕蒙在江陵的那些措施,虽然有利于他控制荆州局势,也铺垫了瓦解关羽军心的基础,但对于关羽的军队来说,他们开始所能知道的只是:在他们对曹军的作战胜利在望时,作为同盟的孙权背弃信义地偷袭了江陵。关羽的回撤之师,完全可以被激励成一支愤怒的复仇之师。

可是,在回军的途中,也许关羽仍存有侥幸心理,他多次派使者去江陵探听动向,这为吕蒙提供了瓦解关羽军心的绝好机会。吕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让他们周游城中,挨家挨户探问将士家属,帮他们捎带书信。使者回去后,在军中传播开吕蒙安抚百姓、优待家属的消息,于是,关羽军中将士全无斗志了。关羽自知势穷,乃西保麦城。

关于关羽最后的败亡,《吴书》吴主传载,“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关羽“为人强梁”,素以凌人之气对待江东,所以关羽未必会“伪降”。也许是由于此时双方仍有接触,关羽也通过制造假象以掩护其向益州西撤,所以江东方面将关羽的行为说成是“伪降”和“遁走”。不管怎么说,这显示出关羽本人也丧失了斗志。于是,西撤的行动遂变成了关羽军队的大溃散。

这支不久前还在襄阳创造辉煌战功的军队,南撤之后,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战斗便溃散了。只有十余名骑兵追随关羽西归。在西归的途中,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的军队截杀。

这期间,曹操回到了洛阳。当江东很快就将关羽的首级传送洛阳时,曹操心里一定充满了失望。曹营的将士都应该记得关羽于万众之中斩颜良首级的神勇;却不曾想到这位神勇的将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不过,荆州这个舞台上,下一幕仍有精彩可期,从淮南撤出的大军仍有用武之地。他还可以期待孙刘再在荆州上演一场殊死的博杀,自己再坐制其后。只是,他没有想到,他本人不久也死了,剧本还是没有按他的设想演绎。

第二节 对刘备帝业的非议

刘备既以复兴汉室为政治定位,他只能预设刘氏仍享有天命这个大前提。其实,在衰颓的汉末,这个大前提并非无须证明。黄巾起义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说法便已在世间流传,袁术之徒早就试图将“代汉者当途高”这一谶语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周瑜与鲁肃也早就在讨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吴书》 周瑜传)之类的先哲秘论。刘备的造势活动虽仅限于巴蜀这片土地,但是,倘若巴蜀的术士们连这个大前提都否定了,那么,刘备本人是不是享有天命,当然也就不用讨论了。

造势期间,上书言符瑞与图谶者多达八百余人,以符瑞和图谶证明天命已属意刘备来领导汉室的又一次复兴。巴蜀本土的群儒英俊大多列名于劝进名单中。可是,在私底下,他们却在议论着一套完全不同的说法。

造势活动虽然热热闹闹,但巴蜀精于谶讳者其实不过数人而已。东汉末年,益州的谶讳之学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师承渊源,即益州广汉的杨统、杨厚父子。杨统生活于东汉初,受“先祖所传秘记”,又从同郡郑伯山学“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后汉书》卷三十 杨厚传)曾解《内谶》二卷。杨厚习传父术,历安、顺、冲、质、桓五帝,名重于世。杨厚在益州传下三个著名的弟子:董扶、任安和周舒。三人皆“驰名当世”(《华阳国志》卷十中 先贤士女总赞)。董扶在灵帝末年以“益州分野有天子气”而建议刘焉出牧益州。任安从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后汉书》卷七十九 儒林列传 任安)。任安死于建安七年(202年),但在刘备称帝前后驰名于巴蜀的名士如杜微、何宗、杜琼等,都是其门下弟子。周舒则传于其子周群,再传其孙周巨。其中,杜琼、何宗、周巨以及曾向杜琼请教图谶的“后进通儒”谯周,都列名于劝进名单中,以图谶证明刘备已得天命。然而,正是他们,在私底下议论着完全相反的说法。

《蜀书》周群传提到其父周舒的观点及其在巴蜀士人中的影响。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途高,此何谓也?”舒曰:“当途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 周群传)

周舒师从杨厚,“名亚董扶、任安”。周舒将“代汉者当途高”解释为魏将代汉。劝进书中提到“臣父群未亡时”,则刘备称帝时周群已死,列名于名单中应该是其子周巨。从“乡党学者私传其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