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29 章
如何在宴会上袭擒刘璋,却不曾作政治上的考虑,也不曾以一种宽广的战略视野将关陇的形势纳入刘备复兴汉室的事业之中;在葭萌,刘备面临选择时,他首先面对的仍然是政治上的难题。但庞统策划的几套方案,跟他在涪城建议刘备袭擒刘璋一样,完全没有政治层面的考虑。
庞统的方案太贪利趋进。他所说的上计,实在说不上是上策,而是成功概率极低的险棋。自葭萌回师,径袭成都,能否“一举便定”,关键在于能否确保行军隐秘,从而达成奇袭的效果。但自葭萌至成都,中间要经过涪城、绵竹、雒城等几处重要据点,很难保证行踪隐秘。而一旦泄露,则前有坚城,后有强兵,刘备的处境将极其危险。中计与上计的区别在于先解除背后白水关方向的威胁,再南下攻成都;不利之处是若先除掉背后白水关的杨怀、高沛诸将,则成都方面可能会有警觉,会作抵抗的准备。至于下计,也不是放弃取益州,而是退还白帝城,连引荆州,避免腹背受敌。
刘备此时的处境譬如骑虎难下。如果他不能在讨张鲁的行动中看到一种以政治手段谋取益州的前景,那么他的选项便只剩下两个,要么退回荆州,要么对刘璋动手。若在葭萌久拖下去,刘璋会对他产生疑虑,益州的士民也会对他产生疑虑。在这种处境中,刘备决定对刘璋动手。
在葭萌,有一位益州本土士人也参与了决策。他叫彭羕,益州广汉人,仕州不过书佐,“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被髠钳为徒隶。彭羕“心大志广”,但跟法正一样风评不佳,也跟法正一样不得志。刘备入蜀后,他赶到葭萌,先见庞统,两人共语,通宵达旦。法正也“宿自知羕”,遂共同推荐给刘备。关于这段经历,日后彭羕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写道:“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衒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谈,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蜀书》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彭羕跟法正一样,在刘备身上看到了自己施展抱负和才能的希望,所以主动求见。从他说到“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可知刘备与庞统等人一直在谋划如何占领益州,而彭羕与刘备等人商略的见解,大抵英雄所见略同。
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所说的中计。跟庞统的方案稍有不同的是,刘备打算制造一个借口,不光是要诳来白水关的杨怀、高沛二将,还要显示:双方翻脸,曲在刘璋。
时值曹操准备东击孙权,孙权呼刘备自救。此事给刘备提供了制造借口的机会。刘备写信给刘璋说:“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顺便向刘璋请求增补兵力一万人及粮草诸物。刘璋没有完全满足刘备的要求,只答应给兵四千,物资方面给其半数。(《蜀书》 先主传)王沈的《魏书》称刘备便是以此为借口与刘璋翻脸。他激怒士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恡于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蜀书》先主传 注引《魏书》)《魏书》所述刘备翻脸的借口,前提是刘璋未满足其要求,这跟陈寿《蜀书》中所述刘璋只满足刘备要求的半数,逻辑关系倒也连贯。所以《资治通鉴》采录了《魏书》的说法。
刘备的这个借口实在是非常牵强。不管他怎样激愤,事实上他并不曾真的“师徒勤瘁”地为益州征强敌;刘璋对他是“厚加资给”,“车甲器械,资货甚盛”,而诬之以积财吝赏,实在说不过去。况且,纵然刘备所说的一切都成立,也不至于就要举兵相攻。
实际的情况是,刘备这个计划的后半截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因张肃泄密而使双方在事实上翻脸了。时在刘璋身边的张松显然并不知道刘备的计划,以为刘备真的要退回荆州。他给刘备及法正写信问:“今大事垂立,如何释此去乎!”张松之兄张肃知其谋,担心祸及于己,遂向刘璋告发。不知刘璋听说刘备等人的密谋后作何感想。这个他请来帮忙、在涪城之会上“欢饮百余日”的刘氏宗室,已在暗中准备对他动手。
所以,刘备的这个借口至多只能在原荆州的士兵中间激励士气,却不能向益州士民显示曲在刘璋。
刘璋迅速收斩张松,通知沿路诸关隘,闭关以拒刘备。双方关系正式破裂。但在葭萌北面的白水关驻军显然并不知晓。刘备召来杨怀、高沛,责以无礼,斩之,旋即勒兵至白水关,收并其驻军,然后,回师占据涪城。(《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