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28 章

第 28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28 章

并非完全没有防范的意识。他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无异于向刘备暗示:你的发展前途应是汉廷中央,而不是益州。

刘备推刘璋领益州牧看上去纯属多余。因为刘璋的益州牧是获得过汉献帝的王命认可的,本来就具备合法性,无须再由刘备来推领。这个看似多余的举措,只能说是刘备对刘璋的一种表态:完全尊重刘璋在益州的地位。

这种表态当然是刘璋所期待的。一方面,他期望刘备表白自己对益州没有觊觎之心,另一方面,由刘备来表白他对刘璋在益州地位的尊重,正是他邀请刘备来的目的:增强自己在益州的地位。

有了彼此的这番表白作为前提,涪城之会遂成了一场欢饮的盛宴。在涪城,双方“欢饮百余日”。这场盛宴一直持续到建安十六年底。

当涪城上演着觥筹交错的欢宴时,北面的关陇正上演着刀光剑影的厮杀。这年三月,曹操声言讨张鲁,激反关中的凉州诸将;七月,曹操亲自率军西征;八月,双方激战潼关;马超、韩遂等兵败后西奔凉州;十月,曹操进至陇上,围攻安定城,迫降杨秋;十二月,曹操自安定还师,他留夏侯渊屯长安,自率大军东还;次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城。

也就是说,当涪城饮宴正欢时,关陇战事正酣。我们却未见二刘有讨张鲁的军事行动,也未见他们对马超等凉州诸将的抗曹之举作出呼应。考虑到,马超兵败后居然是先投奔张鲁;及至攻雒城、成都期间,刘备才派李恢赴汉中联络马超,可知在建安十六年刘备对凉州诸将连起码的联络都不曾有过。联系刘璋赴会时率步骑三万的声势和“乘舆帐幔,精光耀日”的排场,刘璋的确有意借助刘备的声势以巩固自己在益州的统治,刘备本人也无意于此时北上进取。

欢宴百余日,讨张鲁的事才提上日程。讨张鲁原是刘璋声称邀请刘备来益州的目的。在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后,刘璋还是希望刘备去讨张鲁的。汉中也属于益州,由于张鲁的叛逆,益州巴中一带也不稳定。所以,讨张鲁也是在巩固刘璋的地位。刘璋增刘备之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白水关的驻军归刘备节制。刘备合军共三万余人,车甲、器械及各种物资都很充足。刘璋自还成都,刘备北至葭萌。

刘备至葭萌后,并未立即北上讨张鲁,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在葭萌,刘备逗留了上十个月的时间。刘备与刘璋反目,以曹操征孙权、孙权呼刘备自救为借口,据此可推知二刘反目的时间。《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七年“冬十月,公征孙权”;建安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前者为起兵的时间,后者为抵达前线的时间。《吴书》吴主传载,建安十七年,“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对于交战时间,双方的记载相吻合。刘备以孙权呼救为由声称退还荆州,可以推知,刘备与刘璋反目,应该在建安十七年十月以后。其间,庞统给刘备提出取益州的三策: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发使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蜀书》 庞统传。“将军未至”当为“将军宜及其未至”。)

刘备在葭萌足足呆了十个月的时间,庞统认为刘备到了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刻。从庞统所言“闻数有笺谏璋,发使遣将军还荆州”看,刘备不讨张鲁而“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引起了杨怀、高沛诸将的疑虑。若再盘桓下去,必将有变。所以他说,“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当时,摆在刘备面前的选择实际上有三个:要么北上讨张鲁,要么对刘璋采取行动,要么退回荆州。庞统所进的三策,皆着眼于对刘璋采取行动。

从在荆州时面临是否要伺机取蜀,到涪城之会上面临是否要袭擒刘璋,到此时又面临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刘备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如何既将益州纳为复兴汉室的基地,又不违背他“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初衷?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得到益州才是复兴汉室事业的光大,而不只是占据一块地盘。

在几次面临选择的关头,张松、法正、庞统诸人的建议都太过急功近利,而未能从一个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