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16 章

第 16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16 章

通鉴》卷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献帝建安五年)孙贲、孙辅兄弟二人中,孙辅早就对曹操有亲附之意,所以,曹操对孙氏分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此时,曹操打孙贲主意,就是想分化孙氏家族,进而分化江东集团。孙贲后被老将朱治劝阻而止。朱治对孙贲“为陈安危”,论以利害,孙贲放弃了附曹的想法。

从这两件事看,在那年冬天,曹操在寻求以政治手段解决江东问题。政治解决的办法,一是威慑,二是笼络分化。至于政治解决的前景,从曹营里在讨论孙权会不会杀刘备这一点看,曹营对于政治解决的预期基本上是乐观的;有人甚至认为孙权必杀刘备,这可以说是一种最乐观的期待,这不仅意味着孙权的归顺,同时也意味着刘备的问题也将得到彻底的解决。即使是程昱判断孙权不会杀刘备,而认为“权必资之以御我”,他的分析也是以曹操对江东所拥有的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权为前提的。

但是,如若通观此前和此后孙曹政治关系史,应该说,在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寻求政治解决的努力纵然产生效果,也不能期望孙权就真的归顺。曹操所能得到的结果只是避免在那个冬天、在对自身不利的情势下发生军事冲突。孙权可能像益州的刘璋那样对曹操遣使致敬,继续“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对曹操挟持的许昌汉廷表示服从,而一旦涉及到遣送任子之类实质性的问题,孙权仍有可能会拒绝,一如孙策在建安三年、孙权在建安七年所做的那样,也一如孙权在曹魏黄初三年所做的那样。

不过,就算如此,这个结果对于今后局势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只要避免在那个冬天开战,那么,诸葛亮和周瑜所指出的曹操在战略上的一些不利因素,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得到克服,曹操就可能在荆州站稳脚根,从容经营荆州。只要曹操在荆州站稳足根,就无异于控扼住了整个长江之腰。孙权仅凭江东六郡不足以抗衡曹操,也不足以保据江东;刘备也不会有入据益州“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的机会。一举荡平江东可能仍需要充分的准备,但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继“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战场。他为卸下汉室着手造魏迈出了第一步。南征荆州是这个政治战场的一部分。荆州不战而屈,益州望风输诚,由此衍生出另一个政治战场。他希望以政治手段解决江东问题,不战而屈江东。

当曹操试图以政治手段解决江东问题时,不管他如何评估其效果,恐怕他都不会想到周瑜会主动打上门来。以他的实力、威势和新下荆州的震荡效果,曹操还在期待江东会像荆州一样不战而屈,像益州一样望风输诚;孙权纵然与他在政治上公开决裂,亦不过是在他进兵江东时作抵抗。可是,他没想到,周瑜会采取一种攻势战略,率军深入荆州境内,主动寻战。曹操一战失利,刚刚得到的荆州丢失大半,本已输诚的益州发生变故,从此,曹操的势力再也无缘于长江以南。

第二节 江东:从桓文之业到新的帝业

为什么江东会主动采取一种攻势战略?是什么力量推动江东在建安十三年冬天猛烈地撞向荆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梳理一下江东事业政治定位的变化,以及荆州在江东事业中的地位。因为孙刘关系与蜀汉历史相始终,所以,稍费篇章,对这一问题作一梳理,亦有助于理解孙刘关系变迁的政治背景。

时贤论史,注意到孙吴建国的历史里有一个江东化的过程。孙氏兄弟依靠一批以淮泗人为主体的北来人马开拓江东,建立政权后,逐渐调整为主要依靠江东本土士人,孙氏在江东的霸业才算稳固。(《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孙吴建国道路 中华书局2004年2月第1版)

其实,江东霸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大弯曲形的曲折过程。江东化只是这个大弯曲形的后半截。江东事业,从一个意在“东据吴会”的渡江行动,先是被拔升为匡辅汉室的桓文之业,进而被拔升为成就江东新的帝业,最后才被拉回到保据江东的霸业。

一,张纮、张昭所代表的桓文之业

开拓江东,始于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渡江。张紘给孙策开拓江东的事业理出了第一个政治定位。

孙策要回自己的故乡去开拓基业,面对的却是一个对其充满疑虑和敌意的江东。富春孙氏,原本“孤微发迹”。孙策之父孙坚曾为袁术部曲,孙策渡江又是衔袁术之命,而袁术则是形迹昭彰的逆臣,这使得江东大族和流寓江东的北方士人对孙策充满疑虑甚至敌视。孙策开拓江东六郡,依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