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14 章

第 14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14 章

陵、桂阳三郡以拒刘表,遣使附于曹操。当时曹操正与袁绍相拒,无暇救之。建安五年,张羡病死,刘表趁机略定三郡。至此,刘表所控之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遂不供职贡,郊祀天地。这也等于是在授曹操以“奉辞伐罪”的口实。此次南征荆州,是曹操“奉辞伐罪”的又一大功,伐“刘表背诞,不供贡职”之罪(《魏书》 武帝纪),此事在日后曹操封魏公时被列为十大功之一。

出兵前,曹操向荀彧询问南征荆州之策。荀彧建议说:“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径行轻进,以掩其不意。”(《魏书》 荀彧传)从曹操与荀彧的讨论看,曹操对于取荆州,还是本诸一战的思路。荀彧建议“径行轻进”,旨在达成一种奇袭的效果。从是后的进程来看,此策的效果竟然不是体现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

这年八月,刘表已经病死,其子刘琮袭位。曹军南下的消息传到荆州,刘琮的主要僚属都主张降曹。当袁曹相争之时,刘表部属韩嵩、刘先、蒯越都曾劝刘表归顺曹操。此时,曾帮刘表平定荆州八郡的蒯越也主张降曹。他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献帝建安十三年)于是,刘琮决定降曹。

蒯越的意见中,除了考虑政治名分的顺逆、彼此力量的强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是排除刘备的影响。时刘备在樊城,刘琮并未通知他曹军南下的消息。曹军已至宛城,刘备才稍有觉察,派人向刘琮核实,刘琮这才派官属宋忠向刘备告知已经降曹之事。“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建安十三年)从刘备的反应看,他惊骇的重点,不是曹军南下,而是他居然没来得及发挥其影响力,刘琮就已决策投降。

这年九月,曹操在新野接到刘琮的降书,乃轻军进至襄阳。刘备率众南奔江陵。曹操考虑到江陵储有粮草军械,恐刘备先据之,遂率精骑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终于在当阳之长坂追上刘备大众。刘备遂率余众东走,斜趋汉津,转往夏口。曹操进至江陵,荆州遂大抵略定。除江夏郡外,荆州七郡已落入曹操的控制之中。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已略定荆州大部。于是,曹操开始着手荆州缮后事务。

曹操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连同蒯越等封侯者共十五人。荆州将领文聘稍后降曹,曹操感其忠义,厚礼待之,使统本兵,任命为江夏太守。这一任命显示,曹操在考虑解决江夏的刘琦和刘备。曹操在褒奖令中称赞刘琮虽然占据“有江汉山川之险”的荆州,但“轻荣重义,薄利厚德”,归顺朝廷,是“上耀先君之遗尘,下图不朽之余祚”的明智之举(《魏书》 刘表传注引《魏武故事》)。如此优褒刘琮,除安抚荆州外,还意在招怀来者,招徕上游的益州和下游的扬州。日后,曹操公开说的却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吴书》 吴主传注引《吴历》)

曹操轻取荆州对上游益州的影响很快就显示出来。《蜀书》刘二牧传载,刘璋在听说曹操下荆州后,即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操。曹操加刘璋为振威将军,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遂再遣别驾从事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操。曹操拜张肃为广汉太守。刘璋遂又遣张肃之弟益州别驾张松诣曹操。刘璋派遣使者的级别越来越高。张松谒见曹操却未受礼遇,后又赶上赤壁之战,归来后才劝刘璋改而结好刘备。张松诣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前,可以推知,刘璋首次遣使致敬于曹操,应该是比较及时的。

号称“用武之国”的荆州,被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轻松拿下,上游“天府之土”的益州,更是闻风而致敬,长江一线的三大州中,荆、益二州就这样纳入了曹操的政治秩序之中。在他的功业中,又添下了辉煌的一笔。

曹操尝置酒于汉水之滨。新辟用的丞相掾、原避乱荆州的名士王粲奉觞称贺,盛赞曹操平荆州后,“引其贤儁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魏书》王粲传)王粲的颂扬,代表了新归顺的士人对曹操的肯定。曹操本人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言表。在他心中,也一定以为天下旦夕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