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当面剧透,朱元璋破防了 > 第28章 密信

第28章 密信(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明:当面剧透,朱元璋破防了第28章 密信

计量原则。”方易贤边笑边以实物举例。

众人望着硕大的薯类与微小的玉米,纷纷点头赞同方易贤的观点。

“计量不便还是其次,土豆与红薯最难保存。

土豆久放便易发芽腐烂,红薯更甚。”方易贤耐心讲解。

红薯糖分高,易受虫害鼠扰,且容易变质。

尽管可通过晾晒或磨粉延长储存期,但耗时费力,且人工成本难以估算。

玉米则简便许多,晒干后,即便无人照料,也能保存多年。

虽与金银相比,玉米也有霉变、遗失、火灾的风险,但在大明当前,它无疑是最佳选择。

“好主意!未曾料到玉米竟能替代金银。”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方兄弟见解独到!听你一言,我汤和顿时明白!”

朱元璋见宝钞贬值问题有望解决,心生喜悦,手握玉米赞不绝口。

众人仿佛恍然大悟,无论真心还是奉承,都对玉米刮目相看。

此前,面对亩产万斤的土豆与红薯,大明君臣对仅有一千五百斤产量的玉米确有轻视。

得知玉米能替代金银成为宝钞的一般等价物后,众人看向玉米的眼神都充满了渴望。

晋王朱棡心生一计,决定回太原后,将所有田地都种上玉米。

秋收时,他的田地里将不再是平凡的作物,而是棵棵能生财的“金树”。

见此,方易贤微微一笑,对朱棡的惊讶不以为意。

“朱老板,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真逗。

一个玉米做锚定物就让你这么震惊,要是知道后世有用黑油做锚定物的国家,你还不得惊呆?”

“不错不错!”回程中,朱元璋对朱标笑道,“我方才还觉得这方小子不过是仗着后世知识卖弄,今日这番话,倒是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在朱元璋心中,方易贤以往不过是个有点小聪明、靠信息差走运的小子。

无论是预言大明、医治马娘娘和朱雄英,还是献上玉米、红薯和土豆,都源于他穿越者的身份。

这些,随便换个人也能做到,没什么特别。

但今日,方易贤提出以玉米替代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想法,着实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尽管一般等价物的金融概念和玉米这种农作物都源自后世,但能将二者巧妙结合,解决大明当前的问题,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这需要深远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

朱元璋原本视方易贤为朱家的救命恩人,欲使其后半生享受富贵。

然而今日之事,却让洪武大帝起了重用方易贤之心。

“我早就知晓恩公才华横溢,未曾想竟如此超凡。”朱标由衷赞叹,“今日之言,真令我惊叹!”

与父不同,朱标对方易贤满怀敬佩。

今日之后,他更加确信方易贤乃国士无双,是大明不可或缺的栋梁!

况且,方易贤年轻有为,仅二十岁。

若有意,成为三朝元老亦非难事。

对此,朱家真是受益匪浅!

夸赞过后,朱标又提及大明宝钞之事。

虽己有控制货币量与通胀之策,但推广玉米种植需三五载。

加之收购玉米、计算发行量及回收宝钞之时,平衡宝钞或需十年。

朱标深感忧虑,恐这十年间宝钞贬值,百姓遭殃。

“宝钞不宜再印。”

朱元璋沉思后,对朱标道:“命毛骧率锦衣卫搜集全国宝钞汇率,观察贬值。

同时,户部即刻停印宝钞。

“户部需联同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仿大宋交子务,于各州府卫县设回收所,回收破旧及洪武五年前的宝钞。

“自明年起,官田、藩王赐田及屯田,均需增种土豆、红薯与玉米。

玉米由朝廷统一收购。”朱标应声道:“遵命,回去即拟旨。”

朱标点头,心中暗否三弟的财富之梦。

“如此甚好。”朱元璋亦赞同。

宝钞贬值虽难速解,但己有对策。

依计行事,十年内必能平衡宝钞。

十年对常君或许漫长,于他洪武大帝,岂是难事?他掌控官员之力,岂容小觑?欲为官者众多,谁敢阻挠,便是自寻死路。

宝钞之事既定,朱元璋又问东征高丽进展。

实则,高丽小国,他并不在意,真正关心的是大明战神李景隆。

良将难求,他对李景隆寄予厚望,欲使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